您的位置  财经资讯  观察

中石油刊文释疑:为何成品油“地板价”加大了公司压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中石油刊文释疑:为何成品油“地板价”加大了公司压力?

5月7日,中石油集团刊文称,油价暴跌近两个月,叠加疫情蔓延,集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油气市场供应端和需求端受到双重挤压,油气全产业链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此外,文中还提到,原油价格和成品油地板价之间的价差,客观上推动了国内炼厂增加原油进口,但会加剧国内炼能原本过剩的局面。

中石油集团新闻中心刊文

刊文称,“双重夹击”是上游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上游业务最先感受到寒意。一边是勘探开发力度和难度持续提升,一边是远低于成本的油价,企业须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以东部大港油田页岩油项目为例,单日压裂段数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4倍,可现场开发人员高兴不起来。作为东部上产幅度最大的油田,大港油田中约15%的增量要由难动用储量、页岩油贡献。油价崩盘,给效益上产造成巨大困难。

除勘探开发环节外,在上轮低油价中承担效益贡献主体的炼化业务,同样是既有近忧,更有远虑。

刊文称,所谓近忧,是一季度受下游需求影响,炼化企业出现罕见的库存高企。在锦州石化,2月份最紧张时成品油剩余库容仅能支持2天。华东化工销售3月份固体化工品库存为同期的1.6倍。

库存“淤塞”放大了油价下跌的冲击。几个月前以较高价格买进原油,等不到加工消化完毕,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跌。高价进、低价出,炼厂效益矛盾十分突出,甚至面临加工越多、亏损越多的两难处境。

所谓远虑,是资源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刊文表示,原油价格和成品油地板价之间的价差,客观上推动国内炼厂增加原油进口。为尽快获得低价资源红利,国内炼厂已在抓紧进口原油。据海关数据,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3亿吨,同比增长5%。这会加剧国内炼能原本过剩的局面。叠加低油价和需求萎靡,行业竞争之激烈将前所未有。炼化行业重新洗牌进程进一步加快。

终端销售业务则面临“冷热不均”,一边是市场需求遇冷,一边是市场份额“争夺战”升级,终端更加炙手可热。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油气消费量增长不及往年,成品油更是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3月份需求逐渐回暖,不少社会加油站开展新一轮降价促销。

山东销售一名员工说:“山东地区本来就是‘油窝子’。面对激烈竞争,许多社会加油站采取了更大力度降价促销。”

四川销售总经理刘建明表示,受国内地板价保护,成品油批零价差扩大,社会加油站能通过价格直降争夺市场。国企所属加油站面临零售和直批客户大量流失,压力前所未有。

在天然气终端市场,“争夺战”也进一步升级。消费低速增长下,2019年,国内天然气终端并购数量快速增长。昆仑能源、华润燃气、港华燃气,甚至壳牌等外资企业都加快了终端市场布局。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石油在刊文中称,不可控的是油价,可控的是企业成本。“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持续推进降本节支,是当务之急。在本轮低油价下,各企业积极树立“一切成本均可降”的理念,提升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效能,大力压降成本费用。

除了捂紧钱袋子外,还需要更为基础、更为长远的降本。未来,供应侧要长期立足于低油价,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是油气生产企业唯一的生存之道。

文中称,在资源总体过剩情况下,市场是集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市场压力让打造黄金终端的紧迫性更为凸显。低油价、高库存下,终端销售是全产业链的“泄压阀”,是资源价值变现的关键。面对完全竞争,销售终端必须做强做大。

低油价给全产业链造成了冲击,刊文称,要立足长远加快布局,提升全产业链韧性和弹性。要对整体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业务链的韧性和弹性,提高“抗震”能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指出,低油价条件下,国有油气企业具备从油气生产到销售终端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销售网络优势、资金优势等有利条件,将有利于争取主动,积极应对低油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