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岳阳

中国教育报刊社“长征上送教行”会宁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柳袁照: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

  飞机一进入甘肃地界,柳袁照就被这块土地上的沧桑感和历史文化的纵深感震撼。抵达会宁县后,他去瞻仰了长征胜利会师遗址,并赋诗一首:“这条走完,又没有走完,而崎岖,而又最终安宁……”

  柳袁照是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被誉为“诗人校长”,也是中国教育报刊社“长征上送教行”会宁站的特邀专家。今天,他和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3位名师和名校长,通过和公开课为80年前红军胜利会师之地会宁送来前沿、先进的教育和方法,表达对老区的满腔热情和无限关爱。

  今天上午9点,会师中学的阶梯教室里,一张张美丽的图片,配上一首首雅致的诗,柳袁照诗情画意般的开场很快就把教师们吸引并着。

  柳袁照关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但用什么径和方法才能达成?他用了3个关键词来概括:情怀、担当和原创力。他举例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王安石写《游褒禅山记》,都是由景、由物、由事得悟。世界,都可以作为师生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获得对人生特别是教育的,从而渐渐提升教育的品质和境界。

  “我们等待花开,是以什么姿态?放下我们自己该放下的,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所有的花蕾都挺直在花枝上,饱满、多彩、茁壮,自信、充实、阳光,所有我们的期待都会在一瞬间对着世界绽开。”在柳袁照看来,育人的道理如同养花。

  “提升教师的境界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教育工作者要有诗性。”柳袁照说,作文写作等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原创品行,不做“装配工”“操作手”,把本真的、唯美的、超然的生命呈现状态,“嫁接”到学校教育中。

  “教育需要,更要敢于担当。”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宋承惠在听完后感慨颇深,仿佛看到了前两年勤思乐学、乐于表达的自己,表示应当坚守本真、力做教育,在愉悦的教育生活中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让自己树立更远大的成长愿景。

  “年、月、日是谁发明的?”“老师,我知道!”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的公开课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小教师贲友林的问题刚一提出,的小手就齐刷刷举起。而在十几分钟前,这些三年级孩子还不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

  贲友林这节课讲的是年、月、日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随后,贲友林作了“寻找‘另一种可能’——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主题报告,用自己的授课案例教师们思考。

  “确实讲得好!”如东友好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杰评价说,“复杂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课堂有魅力。”

  杰说,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问题意识、倾听意识、交流意愿都不够,这也是现场学生一开始表现不积极的原因。要改变现状,教师们首先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人人抢答、处处思辨的学习氛围。

  前,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马九克先请现场教师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做问卷,调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只会简单使用文档,PPT绘图使用有限,80%以上教师从未使用过绘图或偶尔画个简单图形;很多教师对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也是‘听别人说过但是自己没有做过’。”84位教师参与的调查结果,让马九克感受到用教育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马九克说,在如今互联网和教育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课堂要变知识传授型学习为自主性、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20余年,浙江省永嘉县上塘中学副校长肖培东忘不了的一句话“语文,就是老老实实地学生读书”。而今天,他也把这句话带到了会宁县枝阳中学。

  “碧波深处有珍奇。”在肖培东看来,语文文本中就有最好的教学点。幻灯片、音乐、视频、动画、表演等多样的授课手段,都要以文本为核心,脱离文本就意味着舍本逐末。

  在给七年级(4)班上的《的新装》公开课上,肖培东向会宁教师展示了围绕文本的授课方法。他用大段时间让学生们朗诵课文,特别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大家通过阅读重点语句,理解和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荒诞、意味。

  “肖老师的课非常有意思。”学生韩静佳说。会师中学语文教师范桦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很接地气”:“我们用课文分析的方法讲语文,但肖老师的的确确深入到了文本。”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教育专家们到会宁送宝,了教师们的专业思想,将推动教师将其为改变传统、迎接发展的动力。

  会宁县教育局局长王池柳说,名师名校长送教下乡、建言献策,将宝贵的教育发展、教师提升经验带到老区,增添了继续发展好教育的信心。会宁县副县长鲁家军表示,送教行活动使教师接受了前沿教育思想,将为会宁教育教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

  本报甘肃会宁10月13日电(本报记者 余闯 尹晓军 见习记者 刘 通讯员 马绮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