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社会

中国科学家揭示大熊猫为何“懒洋洋” 低能量代谢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日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对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能量代谢测定发现,一只体重90公斤的大熊猫的代谢水平还不足同样体重的人类的一半,低能量代谢的秘密在于其演化及关键基因突变。

  这项研究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动物园、阿伯丁大学的学者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10日出版的Science期刊上。

  “这解释了为什么动物园里的大熊猫总是懒洋洋的,因为它们通过减少活动以节省能量。”研究人员说,通过给野生大熊猫佩戴GPS颈圈,发现野生大熊猫每天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休息,平均每小时的移动距离也仅20多米,以此节省大量能量。

  科学家指出,大熊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基因组均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事实上,大熊猫本身是肉食动物,其肠道仍然保持着肉食动物的特征,但野生大熊猫几乎完全以竹子为食,竹子营养和能量低且难以消化,大熊猫每天不得不进食大量竹子以满足其生命活动需要。

  “大熊猫的能量代谢率非常低,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能量平衡。”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首次准确测定了大熊猫的能量代谢率。

  科学家还在大熊猫基因组中发现,一个调控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DUOX2)发生了突变。在人类和小鼠中,该基因突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科学家由此推断,这是大熊猫用于调节能量代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的原因。

  研究还揭示,大熊猫厚厚的毛皮能够保持体内热量不易散失,由此克服能量代谢率低带来的维持恒定体温的挑战。热成像测定表明,大熊猫的体表温度与斑马、斑点狗等同样黑白相间的其它动物相比要低得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