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本地

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 萍乡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拓出脱贫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月28日,由萍乡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庆祝40周年·全国网络名人看萍乡”采访团走进江西县甘祖昌干部学院,这一美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名人争相拍照、赞声不断、流连忘返。近年来,县委深入挖掘并传承甘祖昌,探索出“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建设了独具特色的甘祖昌干部学院,并以学院建设为主线,将全县丰富的红色资源串缀成珠,让红色基因绽放出新时代,为坚定完成脱贫摘帽目标、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福地”、争创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样板”凝聚了强大合力。截止2018年10月7日,已吸引631个省内外机关企事业单位600批次共26187名。这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为该县成功拓出脱贫新。

  县是全国唯一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之乡”。地处赣西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东邻安福,南毗永新,西与湖南茶陵、攸县接壤,北与芦溪、湘东相连。全县国土面积107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个垦殖场、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建国后授衔的将军有13位,“一枝枪”“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模范、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员龚全珍老阿姨”的故事闻名遐迩。

  甘祖昌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7年,他不当将军回家乡当农民的故事,得到了毛、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他的夫人龚全珍夫唱妇随,来到将军故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社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全国优秀员、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3年9月,习总在第四届全国模范龚全珍时,亲切地称呼龚全珍同志为“老阿姨”,并强调要把甘祖昌、龚全珍这种传统下去,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甘祖昌干部学院位于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家乡——江西省县坊楼镇沿背村,学院毗邻319国道和317省道,距萍乡北站54公里,距长沙黄花机场167公里,长沙至萍乡高铁单程仅需半小时,距中国摇篮井冈山156公里。

  学院积极响应习总号召,立足将军故里,深入挖掘甘祖昌、龚全珍先进事迹和萍乡市、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3”学习教育内容,即:一套红色培训课程,两个现场体验套餐,红色教学线,采取不建高楼大厦,不建封闭校园,“吃住在农家、课堂在农村”的培训模式,并与新疆军区合作共建,建立了军代表驻院制度。学院还充分发挥紧邻井冈山的优势,积极融入大井冈山培训圈,与井冈山各红色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把甘祖昌、龚全珍与井冈山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沿背”教育培训品牌。自2016年10月正式开办红色培训教育以来,截至2018年11月18日,沿背村共接待586个单位分675批次共29163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强党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良好场所,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目前,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有相当部分是“从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他们拥有高学历、留学经历的多,但到基层、与实践接触的还很少。为了让年轻干部亲身体验甘祖昌式“初心”故事、接受甘祖昌式“初心”教育,县委精心谋划、科学布局。

  在学院选址上打破常规思维。经过反复研究与斟酌,改变把干部学院建在城区的传统做法,建在甘将军回乡当农民奋斗了29年的萍乡市县沿背村。

  在学院建设上就地取材。在建设过程中,甘祖昌干部学院始终勤俭办学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投入,充分利用原址原貌、民居民俗,并稍加或完善,就地建设而成。甘祖昌故居及其当年带领村民建好的水库和桥梁、绿化的荒山、的冬水田等均成为教学点,原有的村民礼堂和村委会会议室成为培训教室,村民住宅成为宿舍。“没有围墙”的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应运而生,在这里,村庄就是学院,进来就受教育。

  在学院教学上铸造红色品牌。通过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甘祖昌干部学院成功打造了“引兵井冈成功决策之”“追寻真理坚定之”“甘祖昌龚全珍解甲归田不忘初心之”等红色教学线个教学点。还以甘祖昌干部学院所在地萍乡市为中心,致力于将教学线延伸到吉安市永新、井冈山,湖南省韶山、宁乡、长沙等地,着力构建“两小时红色教育培训圈”。

  “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永葆本色”是甘祖昌的核心内涵,这也成为了甘祖昌干部学院的办学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和甘祖昌活代表忆苦思甜。龚全珍同志作为甘祖昌将军的老伴也是甘祖昌的活代表现身,和参训们一起分享甘祖昌的事迹,一起传承甘祖昌。“当农民我不合格,但老甘艰苦奋斗的我可以学。”龚全珍从新疆回来后到了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一教就是几十年。在甘祖昌将军1986年逝世后,龚全珍同志在自身工资不高的情况下,将一分钱当两半花,通过设立“龚全珍爱心基金会”等方式,带领家人倾尽全力开展公益事业。

  和甘祖昌将军同村人打成一片。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让参训吃住在农家,访民情、察、解民忧,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了党群干群互动,树立了一道道靓丽的面貌“风景线”。培训期间,白天扛起锄头和村民一起下农田干农活,中午端起碗筷和村民一起吃粗茶淡饭,晚上拉出条凳和村民一起促膝长谈,真正做到了“脚上带泥土,心中有感情”,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和甘祖昌将军原部队军地共建。主动与甘祖昌将军生前所在单位新疆军区对接甘祖昌干部学院的共建工作,新疆军区先后6批次派出干部和英模代表21人次来到学院开展共建活动,建立了全国首创的驻地军代表制度,并组建军代表授课团、将军授课团。其中,新疆军区原部副主任任祖林少将长住沿背村35天,帮助萍乡研发党课,指导甘祖昌干部学院筹建工作。新疆军区保障部张红英、韩素婷等,更是长住沿背村达100天,作为党课嘉宾为授课了59场。军代表吃住在农家,与群众水乳交融、鱼水情深。当地群众像当年欢迎红军一样,自发将家里的醋姜、酱萝卜等土特产送给军代表;新疆军区团以上干部与当地贫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一般的干部学院专家、教授、领导授课的“阳春白雪”风格相比,还有一个独特的做法,就是群众当教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

  研发一批有“深”度的党课教材。为了把红色传统基因与新时代理想教育有机结合,甘祖昌干部学院与龚全珍同志及其家人一道,将记录甘祖昌和龚全珍几十年生活事迹、人身的《龚全珍日记》,作为深入研究甘祖昌的重要素材,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共同打造了“薪火相传·”式教学系列课程,并推出了《甘祖昌将军的家风》《甘祖昌的群众工作法》等8堂主题党课,编排了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等情景剧。目前,“薪火相传·”系列党课已讲授500余堂,《并蒂》已演出360余场。特别是,通过走访150余名老红军、老、烈士后代,深入挖掘刘仁堪、甘祖昌、朱云谦等30余位英模先进事迹,收集整理红色故事530余篇,编写《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一枝枪》《不了红土情》等本土红色书籍20余本,为复苏红色故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时期的战争发生地、会议召开地、烈士故里等为重点,修复宾兴馆、垄上新四军改编会议旧址、高滩行军会议旧址等红色旧址40余处,整理红色200余条,实物登记80余件,收集烈士旧物820余件、旧照片2600余幅,积累了详实丰富的“红色元素”。

  挑选一群有“广”度的党课教员。在甘祖昌干部学院一系列党课中,除策划和部分主持人外,主要由村里的普通农民和甘祖昌将军的后代讲述和演绎甘祖昌夫妇的故事。特别是《并蒂》采茶剧,由沿背村30余名村民自排自演,其中有70多岁的老农民,60多岁的泥水匠,还有10多岁的小学生。这群特殊的老师以他们特有的淳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一段段艰辛的历程、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他们真情实感的演绎解说,使参训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制作一批有“力”度的电影电视剧。根据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这对伉俪的真实事迹创作,讲述甘祖昌将军与龚老阿姨相携一生的情感,以及为教育奉献的大爱的电影《老阿姨》,上映后取得强烈反响,获得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第十六届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在对甘祖昌、龚全珍先进事迹和的持续学习宣传和甘祖昌干部学院建设的“蝴蝶效应”下,为了能在更大范围内宣传甘祖昌,让更多的人学习甘祖昌,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及萍乡市、县等联合摄制,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以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感人事迹为题材,著名的电视连续剧《初心》在顺利拍摄,于今年2月5日开始,在一套黄金时段,该剧自后,好评如潮,大家沐浴着甘祖昌带给他们的党性淬炼和灵魂洗礼。

  不少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是以培训机构“内循环”运转的模式推进,没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培训工作有关环节,没能让群众“分享红利”、得到实惠。

  近年来,县围绕坚定完成脱贫摘帽目标,创新建立了战区化工作机制、“包村长”一包到底责任制、“周六扶贫日”、“54”结亲帮扶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全县上下同心、扎实苦干,全面落实了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由10321户39645人降低至2017年底的2072户658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84%,目前正在全力以赴确保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其中就有红色教育培训贡献的一份力量。

  发展民宿促增收。通过“村民自营+指导”等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兴办民宿,并邀请专业院校和酒店宾馆的专业人才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民宿服务质量,提高农民收益。目前,全村的民宿户数已由最初的10户发展到50余户,可同时接待吃住200余人,已接待入住21000余人次,民宿户均月收入4000余元,多的达上万元,同时积极将民俗范围向相邻的坊楼镇江山村、东星村,口镇口村、良坊镇田心村等周边乡镇村庄辐射发展。

  抱团合作助脱贫。筹建了红沿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将军情”土特产公司,优先收购本村乃至全县贫困户的土特产,放在公司里进行现场展示和销售。红沿农业专业合作社携手江西银行组织24户贫困户免息贷款购买3辆旅游大巴车,成立车队,服务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和,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车辆运营收入“分红”,也使乡亲们在做演出、搞种养、销售土特产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教育培训转民风。扶贫先扶智,相比于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红色培训迅速改变了当地民风和家风,群众在耳濡目染和参与中受到教育,思想观念、状态发生了嬗变:老和小学生自发组成了卫生督察小分队,少先队员积极加入村里的义务团,民宿户主热情待客拾金不昧的事例层出不穷,打牌赌博现象销声匿迹。现在,沿背村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的多了,村里留守儿童少了,空巢老人笑了,面貌焕然一新。

  甘祖昌干部学院在传承甘祖昌中,既是开展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试验田,又是增进干部群众感情的润滑剂,形成了一个“接受教育、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双赢大平台。通过开办红色培训,引领了一条宽广的脱贫致富新。(记者万炳全、陈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