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湘潭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组图2016年7月17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每位湘大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汗水与、艰辛与的日日夜夜。2002年、2008年两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本科生培养质量排名全国45位,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第77位。

2009年,刘延东同志亲临学校考察,并“和国务院对毛家乡的湘潭大学,一定大力支持、全力支持”,为学校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这就是湘大梦。”湘潭大学党委章兢教授给出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定位: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是对湘潭大学的亲切嘱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湘潭大学的殷切,也是社会的共同期待,更是建校以来几代湘大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和。

周向宇同样感同:“复校之初,全国各地的名师都来支援湘大建设,他们干劲很足,讲课水平很高,设置的课程先进。我就是在湘大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

湘潭大学相继涌现了为集体财产,在扑火一线的“救火英雄”夏形义;斩获18枚金牌,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世界残运会冠军扶婷;自立自强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毛星芝、杨子强、罗桂红、黄少军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2009年被日报等誉为“湘大模范群体”现象。

2012年,湘潭大学进入国家“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100所高校行列。

科学研究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校还为学生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典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合唱、百灵鸟杯辩论赛等品牌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由湘大学生最早发起的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已发展成了赛事,吸引了国内外百余所名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金色水滴》、《丰收夜》、《井》等舞蹈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勇夺桂冠。

如果把湘潭大学培养的人才比作星空,那么,学校培养的3名院士无疑是最闪亮的星星:76级水电系校友欧进萍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7级数学系校友袁亚湘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81级数学系校友周向宇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校通过组建教改实验班、科研创新实验班等构建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一大批湘大学子在“挑战杯”、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励1000多项,如发现微软操作系统十大漏洞并引起微软总部的刘蝶雨同学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湘潭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课外实践活动,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而有效的平台。

2009年,站在学校发展的拐点,湘潭大学党委提出新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建设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办学,“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发展目标,“、提高、质量、特色”的工作方针。

校园文化谁持彩练当空舞

科研项目质量的提高,伴随着科研的层出不穷、科研层次的不断升级。湘潭大学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湖南省科技进步、湖南省自然科学、湖南省光召科技、湖南省国防科技进步,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励100余项。被SCI、EI收录论文数和论文国际被引用数均稳定在全国70名左右,其中SCIE收录论文数连续5年位居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

建设发展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贴着“湘大“品牌标志的人才群体,以卓越的整体表现向湖南乃至全国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湘大毕业生有着深沉、自信而睿智的精气神。

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平台,湘潭大学大力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卓越工程师与卓越法律人才等一系列培养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独特湘大气质的高素质人才。

“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的“友好生产乙酰甲胺磷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生产新工艺为企业新增产值30多亿元。在偏微分方程数值方论与应用、刚性微分方程算论及高效算法、计算流体力学、智能计算与生物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在薄膜与涂层的物理与化学、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器件、功能材料的微结构与器件、材料学中的合金热力学、材料的连接与界面特性、材料成型工艺及数值模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湘大院和知识产权学院的教师,扳倒,叫停驾考合一。作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湘潭大学思想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在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专门研究思想的科研机构。

9月10日,是全国第30个教师节,也是亲自倡办、亲笔题写校名、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大学—湘潭大学复校40周年校庆日。

湘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凝聚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与殷切希望。

漫步湘潭大学,我们不得不赞叹这座现代大学城的宏伟与开阔。可谁曾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一片广袤的原野。

正是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湘潭大学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学术个性,施展着自己的学术才华,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科研领域的新境界。

2014年,学校勾画内涵式发展新径: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力推进学校综合,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效能。

近5年来,湘潭大学获得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高水平项目近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立项经费,连续两年居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湘潭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因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知识面广、适应性好等优点深受社会青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学校成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复校40年来,湘潭大学向社会输送了20多万毕业生,涌现了如袁亚湘、周向宇、欧进萍等3名院士,世界知名数学家许进超,世界100位应用科学领域突出贡献获得者许小曙以及著名电视策划人王鲁湘、著名作家肖建国、浮石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党政领导、文化精英和企业家。

独具身份标识的三道拱门、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规模宏大的教学楼群、高标准的体育馆……绿水青山,亭台水榭,无不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洋溢着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为了纪念毛题写校名的日子,湘潭大学就把9月10日定为校庆日。无独有偶,27年之后,9月10日这一天,被国家定为教师节。

围绕质量工程平台项目,湘潭大学先后打造了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优质教学平台,建设了9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获评国家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12部,“研讨式五步教”、“当事人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广泛推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一纸校名到一所名校的创建,从一片荒山到一座大学城的崛起,从622名支援湘大建设的专家学者到20多万名优秀毕业生,从建校之初的5个学科到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从发扬红色传统到模范的“雪球效应”……湘大人牢记伟人的嘱托,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这无不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湘潭大学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今年,正值复校40周年,湘潭大学通过座谈会、征文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发掘和提炼湘大,就是要把复校时期艰苦创业的宝贵财富,真正内化为师生员工的一种文化自信和思想自觉,从而进一步增强湘大自信、湘大人自信、湘大自信,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爱校之情、荣校和兴校之志,凝聚起全体湘大人办好湘潭大学的合力。

回忆复校的艰苦创业,学校的蓬勃发展,老一辈湘大人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与喜悦。全国第一批思想研究人员、全国优秀教师,今年已是90岁高龄的沧南教授,深有感触:“毛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我就是因为他才来的湘大。在湘潭大学,我不仅亲眼目睹了湘大崛起的巨大变化,还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本科生、研究生。”

一位国内知名学者认为湘大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原因,根源于毛嘱托的思想动力、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人文和科学教育的滋润以及优良办学传统的熏陶。这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学校的办学优势、传统、办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道出了模范群体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

1975年10月12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在毛亲切关怀下湘潭大学胜利开学》,并配发《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6年7月25日,《》刊发《毛教育思想的胜利》。这清晰记录、客观传递着湘潭大学恢复建设的深刻意义。1978年,国务院确定湘潭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并为全国1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湘潭大学的复校史被浓重墨彩地书写在湖南乃至全国教育的发展史上。

湘潭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几乎得到了同步发展,建校之初就被定为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可谓是高起点办学。目前,学校学科涵盖文、史、哲、理、工、医、经、管、法、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为全国十强;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值得一提的是,流变力学、消费经济学还首创于湘大。

建设发展风景这边独好科学研究喜看稻菽千重浪人才培养青山着意化为桥校园文化谁持彩练当空舞未来展望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读这组数据,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聆听到学校强劲的发展足音,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学校铿锵的前进脚步。

复校之初,国务院下发支援湘潭大学建设的通知,来自全国各大名校的教师、中直机关的知识踊跃报名。“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在当时,成为全国各地知识崇高的和自觉追求。为了伟人的嘱托,622名专家学者怀着办好家乡大学的深情厚意,纷纷奔赴当时还是一片荒山的校园,住茅棚、宿农舍,点煤油灯,一边劳动建校,一边教学科研,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最初的动力。

湘潭大学先后与美、英、日、韩、法、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深入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西班牙莱昂大学、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了孔子学院。

未来展望风物长宜放眼量

2007年,在首届全国模范评选中,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杨怀保,分别当选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一所学校能有两位学生当选全国模范,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文花枝还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物”,成为高校中唯一的一位“双百人物”。

9月3日,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对湘大复校4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湘潭大学是同志创办的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绩。希望你校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立德树人,全面深化,以复校40周年为契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办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

李寿佛老师是1976年调入湘潭大学的。40年前,像他一样,还有来自大学、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地近90所高校的622名专家学者,来到这片热土,呕心沥血,孕育桃李。

人才培养青山着意化为桥

2008年,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并勉励师生:“以办好湘潭大学的优异成绩告慰同志”,激励学校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

时光荏苒,世纪更迭。120多年前,一位世纪伟人从韶山冲走来。50多年前,一位毛禹居从韶山冲早起的星光中,带着想在家乡办一所大学的愿望,一北上。在菊香书屋,欣然写下“湘潭大学”四个遒劲的大字,并再三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本版图片均由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这句嘱托,了与湘潭大学不解的特殊情缘。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湘大师生牢记“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用智慧和汗水不断书写着辉煌: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全国高校80位左右,“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成功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

“,向您问好。再过两天,9月10日就回去看您……”9月8日,中秋节,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劳60年的全国优秀教师李寿佛教授,一大早就接到不少学生的电话,已是满头银发的李寿佛备感欣慰:“来吧,都回来看看,9月10日可是值得庆祝的好日子!”

模范群体的“雪球效应”持续“升温”,模范群体的队伍不断壮大。近5年来,湘潭大学又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组织发起全国首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服务老人2万名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百佳志愿者”邓榕;带着“木偶”爸爸上大学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君;因乐观与孝顺无数网友的尿毒症患者“最坚强大学生”胡志鹏;公益11年,为他人筹集物资、超过40万元的“全国百佳志愿者”王达佳;身患癌症仍坚守的“全国模范教师”李时华老师;主动救助车祸的陌生老人,并一帮到底的李恒白老师。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这是伟人的亲切嘱托,勉励鞭策着历代湘大师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是重大的历史,鼓舞着湘潭大学将独特的优势、办学优势并凝独具湘大特色的传统。

首批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湖南省唯一与教育部共建大学、全国百强大学、湖南省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短短40年的实际建设中,湘潭大学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抚今追昔,瞻望前程,湘潭大学正以全新的世界眼光,睿智思考并科学谋划新的发展战略。

“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湘潭大学建设与发展中,学校高层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战略抓手,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的办学格局。

“中国梦”这个激动的热词,激荡着神州大地,也鼓舞着每位湘大人。中国梦与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湘大有着怎样的梦又如何实现?

作为与湖南血脉相连的一所高校,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技术支持,已成为湘潭大学一贯方针和自觉追求。近5年签订横向科技开发项目324项,申请专利259项,科研率居湖南省高校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与地方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产学研,持续不断地为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前进动力。

打开湘潭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画卷,全体湘大人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思,敏锐抓住发展机遇,深化、开拓进取。

湘潭大学校长清教授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历代湘大人始终牢记着毛‘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嘱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不断奋斗。我们,只要全体湘大人不懈努力,湘潭大学就一定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名校。”

科学的办学定位体现的办学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和把握形势的应对能力。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是一代伟人的深切嘱托,是几代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待,更是全体湘大人的责任、和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湘潭大学正朝着建设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阔步前进,继续承载梦想、延续辉煌,谱写着中国梦美丽的湘大篇章。

在40年的实际建设中,一所高校为何能培养出3名院士?一个学科为何能培养出2名院士?我们试图在湘潭大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中寻找答案。

四十周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地处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故里的湘潭大学,将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和优势为育人资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红色旅游资源调研、红色记忆进校园等专题学术研讨和传统教育,为近4万名师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粮。

毛想在家乡办大学的心愿一步步变成现实。

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库2012年公布的数据,湘潭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三大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10个二级学科排全国前10%,25个学科排全国前20%,66个学科排全国前50%。

本报记者曹辉通讯员蒋海文张灿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短短40年的实际建设中,湘潭大学肩负神圣的,不断实现超越,造就了海纳百川、荟萃精华的办学传统,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独特风骨,凝炼了“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厚重校训,形成了伟人倡办的独特优势、稳居百强的办学实力、学科交融的综合优势、扎实过硬的培养质量、宽广的国际视野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些专家学者中不乏有姜书阁、羊春秋、袁龙蔚等一大批名师,他们带来的名校办学经验和优良学术传统,促进了湘大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成了浓厚严谨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在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作为湖南省首批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院校,也是中国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湘潭大学的办学思和办学无不彰显着与国际接轨的视野。

40年筚蓝缕,40年弦歌不辍。湘潭大学波澜壮阔的建设发展征程起于伟人的嘱托,源于湘大人的充分自信和不断开拓进取。复校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续点。

1958年,毛为“湘潭大学”题写了两幅校名,并在自己满意的一幅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小圆圈。

2013年,湖南省人民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湘潭大学。

正如袁亚湘所说:“自己之所以能在学术上稍有成绩,离不开湘大本科四年的学习。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非常自豪地说‘我是湘潭大学毕业的’,这种自豪感绝不亚于说‘从剑桥大学毕业’时的感受。”

进入湘潭大学,你将与大师同行。学校名师荟萃,群星璀璨。目前,有院士1人,特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居湖南高校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2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全球最具影响力科研精英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计划人选3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9人。

1974年,同志亲笔起草批文,、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批办,因故暂时停办的湘潭大学恢复建设,成为“”以后第一所由国务院专门下文批准复校并号召全国各地大力支持建设的高校。同年10月,毛最后一次回湖南,询问了学校的恢复建设情况,并再次要把湘潭大学“恢复起来,再办起来”。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内在要求和不懈责任。”全体师生达成共识。湘潭大学依托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优势,通过打造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着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富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大学之大,在大师。在实际建设的40年里,湘潭大学引才引智,灵活用人,不仅加强学科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还打造了一支专家学者担纲、中青年教授和博士等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学校1438人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60%,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到25%,另有外聘教师455人。

时间追溯到1952年冬天。的私塾老师毛禹居先生,向毛报告建立韶山小学,并请题写校牌时,毛就远瞩地指出:“将来学校发展,可以办中学,办大学”。

2005年,湖南省人民和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同重点支持湘潭大学建设,成为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

湘潭大学还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构建了校研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国际资源形成“3+1”、“2+2”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为优秀学生深造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主辅修和修读双学位制、推荐优秀学生免试研究生、特长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广州军区和解放军总参谋部联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方式,满足了众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大学育人,文化是根。长期以来,湘潭大学发挥青年学生的生力军作用,使青年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者和受益者。

1998年,同志为学校建校40周年题词:“办好湘潭大学,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作出新贡献”,了学校努力的新方向;

走进这所崛起在伟人故里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我们可以清晰聆听到她阔步前行的铮铮足声,强烈感受到她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真实触摸到她奔涌跳跃的时代脉搏。

湘潭大学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希望的创业史,又是一部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史。在新时期,湘潭大学在湖南高等教育史上先后创下了多个“第一”。特别是2002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为动力,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办学实力。

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了具有湘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韶风名家论坛、厅长、大学生创新论坛、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博士论坛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学生探求新知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经过40年的发展,湘潭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占地3200多亩、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大学城。

历史沿革雄关漫道真如铁

学生兴趣和专业学习特点建立起来的80多个学生,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良好平台。雷锋公司、孝行协会、金翼518等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造就了独具湘大特色的校园公益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湘大学子的实践能力和素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寄托的是毛办好湘潭大学的殷切期望,也从此成为、国务院三代领导核心的共同期待,内化为几代湘大人孜孜以求、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