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文化

文化强省走在前——文化发展的湖南实践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月9日,汨罗市长乐镇,瑞雪飘飘,锣鼓喧天,二岳寺新春祈福庙会暨第三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地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故事会等表演,让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欣赏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大戏。(资料照片)

  说这句话的是深圳市民杨苏文。时间是2013年5月17日,地点在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

  朝气蓬勃的文化创意产业、“千窑难得一宝”的特色湘瓷、独具特色的湖湘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文博会湖南主展馆里,湖南文化发展的成就一一呈现在面前。

  近年来,“电视湘军”领跑中国,“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和“演艺湘军”脱颖而出,报业湘军蜚声业界,形成了壮观的“湖南文化现象”。马年新春,《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火爆,是“文化湖南”的又一个惊喜。文化,既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和动力,又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窗口。

  刚刚过去的2013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激涌三湘大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文化产品创作层出不穷,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沉稳矫健,文化湖南的画卷正徐徐舒展。

  省委、省提出:文化建设和不仅能壮大软实力,而且能提升硬实力;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为“转方式、调结构”发挥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委、省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支柱作用,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以文化增强发展实力。

  以现代眼光和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经历多年实践,从破冰到提速,从量变到质变,2013年,湖南文化产业已经开始腾飞,成为湖南一丽的“经济名片”,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湖南气派”。

  这一年,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正式挂牌;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华声在线上市步伐加快推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湖南位列“亚洲电视10强品牌”第5位;中南传媒获评全国首届数字转型示范单位。

  竞相绽放的“文化湘军”,还以产业集群的形象,相继亮相“两岸四地”,在更宽广的舞台展示湖南文化的魅力。

  深圳文博会现场签约28个项目,“港洽周”之“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活动”成交率70%,“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在举办湖湘艺术精品展示、湖南电视优秀节目展播、湘台文化产业合作研讨会,澳门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会”宣传推介湖南工艺美术产品。

  2013年,预计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同比增长约15%,占P的比重约5.3%。《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湖南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位列第八。

  (四)张家界奇峰三千,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美丽而神秘,“天门狐仙”点亮大湘西的夜空,民俗舞蹈《追爱》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大美湘西让无数驰神往。

  然而,贫困落后却是大湘西美丽背后的另一面。大湘西也是欠发达地区,是国务院《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主战场,党的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2013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10余次走进大湘西开展调查研究。他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大湘西区域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也是引领大湘西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要创新思,突出重点,把大湘西建成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让大湘西的明天更加美好。

  湖南以深圳文博会、“港洽周”专题招商活动、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为平台,对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集中推介;

  在张家界召开的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了张家界、怀化、自治州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的要求,并将着力打造“大湘西”文化品牌;

  怀化市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对文化旅游产业下一步发展进行规划,70名侨商考察大湘西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湖南日报《湖南印象·追梦大湘西》连续5期报道大湘西,为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实事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旅游为体,大湘西沉睡的文化“活”了;文化塑魂,大湘西火热的旅游“强”了;助推发展,大湘西百姓的生活“富”了。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井喷式时代即将到来!

  (五)在文化体制的最前线,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将曾经的阵痛、茫然和困惑,逐渐转为寻求发展的思考和行动。在勇闯市场的过程中,许多文化企业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开始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2013年12月10日,湖南省演艺集团正式成立,集团由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剧院等8个单位组成。

  这是老字号国有文艺院团及文化单位的一次重要聚合和抱团出海,标志着我省国有文艺院团在完成转企改制后,进入到重塑市场主体,大胆市场,促进演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省演艺集团成立伊始,就推出湖南省首届国际马戏艺术节。一个月时间里,共演出52场,超过5万名观众进场观看,并有数千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观看了表演。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省演艺集团首战告捷。

  和演艺集团一样,后,吃惯“皇粮”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的洗礼中搏击风浪——

  完成改制后的各院团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演出场次大幅提高,院团利润和员工收入普遍增长;改制后的电影公司积极走市场,寻求自身发展壮大之;基本完成中央批复的42家非时政类报刊;加快推进省直文化产业集团组建,组建的湖南广电网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起全省电视、无线网络的整合管理和运营……

  事实已经证明:文化单位蕴藏的潜力是巨大的,文化市场开发的前景是广阔的,早就早发展,谁先进入市场谁就先受益。在文化体制上率先发力,出无穷活力,湖南推动文化产业驶向蓝海。

  (六)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在湖南文化砥砺向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沐浴在“文化惠民”阳光的幸福人们。

  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把欢乐送到百姓中间。在“欢乐潇湘”这个湖南近年来演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中,1.17万个参演团队、80.24万余名参演群众共演出13094场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把一颗颗欢乐的种子“种”在老百姓的。

  在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让百姓唱主角,草根成明星。1065支文艺团体共计演出近700场,参演群众近5万人,常德丝弦、荆河戏、澧州大鼓、九子鞭“粉墨登台”,出现了“城乡互动、全民同乐”的生动局面。

  同时进行的,是“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年160多场歌剧、芭蕾舞、交响乐、昆曲、话剧,让老百姓欣赏高雅艺术成了家常事儿。

  “这次送来的书籍线日,在宁乡县金洲镇关山村农家书屋,负责接收图书的金洲镇文化站邓女士说。目前,农家书屋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试点推进农村应急“村村响”工作,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农村建设的子。放映50余万场农村电影,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在地域文化的整理出版中,湖南是先行者之一。历时7年,湖南人编纂出一部702册、近4亿字的皇皇巨著《湖湘文库》,打造了一座湖南文化史上高耸的“地标”。

  50集长篇史诗电视剧《》,由、湖南等联合出品。在央视一套后,《》在全国同类时间段的收视率一直排名第一。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均拔得同时段头筹。省湘剧院的湘剧《谭嗣同》还获得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

  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2013年,全省新闻宣传系统按照中央“八项”和省委“九项”,加强主题宣传,紧贴时代脉搏,推出一系列好看耐看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报湖南记者站推出的长篇通讯《听油菜花开的故事》,讲述了湖南省临澧县杨桥村农民沈昌健一家三代追求“超级油菜”的梦想故事,生动表明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湖南日报》在“记者在基层”栏目推出了系列报道“种粮大户夏根固的故事”,展现了沅江市种粮大户夏根固种田的酸甜苦辣。肯定“湖南日报连续讲述种粮大户故事讲得好,在走转改中深入解剖案例的报道值得提倡”。湖南卫视从2013年11月推出系列报道《县委大院》,传递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认知:最美县委大院是执政为民的最好注脚。

  荧屏闹,银幕俏,舞台上姹紫嫣红,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主题宣传有声有色,湖南文化春色满园,文化精品集群发力,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应运而生,润物无声,引领风尚。

  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三湘儿女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觉,以“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文化自信,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必将继续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打造文化新高地,开创姹紫嫣红的文化“锦绣潇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