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历史

日本天皇制为何能保留长达1200多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制按时间和政治体制,可划分为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象征天皇制,即奴隶社会的天皇制和封建社会的天皇制、资产阶级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在各个时期,政治体制和天皇的权利有很大不同。

  一、古代天皇制

  日本古代天皇制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天皇制两个时期,从593年推古天皇即位到1868年明治维新,共1200多年。

  公元三—四世纪,日本进入奴隶社会。公元三世纪时的最大的奴隶制国家的邪马台国。据《魏志》记载,邪恶马台国先由男王治理,后由女王卑弥呼统治,国王由部族长协商决定,国王主管祭祀,以宗教权威来统一国家。卑弥呼女王曾向魏国皇帝进过贡,魏国皇帝赐给她“亲魏倭王”的称号。

  公元四世纪时,统一了关东、北九州等地的大和国建立了君主制的大和政权,到五世纪末形成古代奴隶制同一国家。大和王掌管了政治、军事、宗教大权,建立了男子世袭制。公元593年,苏我马子杀死崇峻天皇,拥立推古天皇(女皇)登位,圣德太子当摄政掌握实权,使奴隶制天皇制开始确立。

  圣德太子原名厩户,又称丰聪耳皇子、上官太子,圣德太子为谥号。他是日本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执政后首创向中国隋朝派遣留学生的办法,并通过大陆移民和高句丽、百济僧侣,吸收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大胆实行政治改革;推进冠位制削弱大贵族的势力,提高中小贵族的地位;颁布十七条宪法,提倡尊王思想,强调明察功过,奖罚分明,按功授位;与隋朝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从而削弱了门阀贵族势力,提高了皇权,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来的大化革新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打下了思想基础。因为日本奴隶社会时间很短,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没有经历过奴隶制社会,因为古代天皇制时间很短,便进入中近世天皇制,即日本封建专制主义天皇制。此时期始自大化革新,止于明治维新。其中,天皇专权时间只有200余年,长时间由贵族和目睹将军执政,天皇处于从属地位。

  大化革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是孝德天皇的年号,此革新发生在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发动政变,杀掉掌握实权的大贵族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立孝德天皇,并以皇太子名义执政进行大化革新,宣布“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使天皇高居法律之上,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根据“改去旧职,新设百官,及著位阶,以官位叙”的管制改革原则,先后制定出《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皇室官僚体制,包括位阶制和官阶制两部分。

  最重要的是位阶制,将圣德太子的“冠位十二阶”增至26阶、30阶,把亲王、诸王和诸臣的位阶分开,即亲王实行四品制;诸王、诸臣及百官从正一位到初位,共分就等,每一等又分为正、从两等。

  官阶制规定在天皇之下设两官八省一台五卫府制。

  两官是太政官和神袛官。太政官是除天皇之外的权利最大的官职,与唐朝的宰相类似,由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组成。神袛官负责皇室祭祀。

  在太政官下设八省一台五卫府。八省是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民部省、治部省、式部省、中务省、宫内省。其兵部省与唐朝兵部相似,民部省相当于唐朝的户部,治部省与唐朝礼部相同,式部省掌管全国官吏名籍及官吏的选拔与考核,中务省主管皇室礼仪、诏书文案的起草和审理,宫内省主管皇室宫内庶务。一台即弹正台,相当于检察机关。五卫府为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负责皇室警卫。

  在中央领导下,地方上实行“国郡里制”,仿唐王畿十道制,建立了畿内七道,由上而下设国、郡、里(后改为乡)。国分大、上、中、下四等,郡分大、上、中、下、小五级,郡下50户为一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特别地区设立特设行政机构和官员,如左、右京职、摄津制、大宰帅等,分别管理战略要地。这样,就使天皇成为以律令为基础的封建君主。

  当时,还以皇室传说为基础,撰修了《天皇纪》,把天皇解释为“统治上天的皇帝”,并追赠了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及其后的天皇谥号,大力宣传不符合史实的神武纪元,以建立天皇的政权和宗教权威,标着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日本中近世天皇制即封建专制主义天皇制又可分为天皇专权、贵族官僚专权和幕府将军执政3个阶段:

  (一)天皇专制阶段

  从大化革新到平安时代前期,即从公元7—9世纪的200多年时间,是天皇专制时期。从公元593年推古天皇即位到元明天皇在710年迁都止,因建都于飞鸟(今奈良以南20公里处的净御原宫),而被称为“飞鸟时代”。在此期间,经过大化革新,天皇逐步掌握了政治统治权和最高祭祀权。

  元明天皇在公元710年迁都至奈良的“平城京”,史称“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天皇给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中臣镰足赐姓藤原氏,依靠他们进一步打击复辟势力,天皇的政治和宗教权威逐步加强。

  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将京城从平城京迁移到平安京(京都),从此开始了“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在这一时期,随着庄园主和被称作“郎觉”或“朗等”的武士集团的出现,我有全面统治权的天皇开始走下坡路。

  (二)贵族官僚专权

  在平安时代中期,即从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300年时间里,天皇的大权落到其近侧大臣——贵族官僚“摄政”和“关白”手里,进入“摄政关白政治”时期。

  “摄政”、“关白”都是贵族官僚控制天皇并掌握国家大政的实际统治者,其名称来源都从中国古代史书选取而来。摄政官来自《史记》“成王既功,周公摄政”一语。关白的官名来自《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御天子。”公元858年,藤原良坊最早称摄政;876年,清和天皇委托藤原基经“摄行政事”。辅佐9岁的阳成天皇。公元887年,宇多天皇即位时在诏书中封藤原基经担任“关白”,统率百官,总揽朝政,令百官无论“万机巨细”,必须先报告藤原基经,然后由藤原基经转奏天皇,这边是日本设立“摄政”“关白”制度的开始。

  其后,它成为平安时代由藤原氏控制的一种政治制度:规定摄政是在天皇年幼或女皇执政时代替其治理政务的最高官员,“关白”成了天皇委任的辅佐天皇总揽朝政的大臣,叫做“摄政关白政治”,简称“摄关政治”。

  在平安时代中后期的100多年间,藤原氏族长一直充当摄政和关白,把持国政大权,方法是利用职权使自己的女儿登上天皇后妃的宝座,在从天皇的岳父或外祖父地位出发,在天皇小时担任摄政,天皇长大即位后改任关白。这样,藤原氏贵族通过“摄政关白政治”把天皇变成了他们的儿皇帝,从而便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藤原氏外戚贵族的摄政关白政治后来曾一度中断,公元930年藤原忠平又将其恢复起来。到11世纪时,在藤原道长及其儿子藤原赖通的把持下,“摄政关白政治”达到最兴盛阶段,到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后,藤原氏权利集团开始走下坡路。1086年院政时代开始时,“摄政关白政治”便宣告结束了。

  在平安时代后期,失去国政大权的天皇和贵族为夺回封建专制君主大权,就由退位天皇白河上皇出面,于1086年推行院政政治,起用平清盛为首的武士集团,抑制藤原氏为首的摄政关白势力。在1086—1192年的105年时间里,堀河、鸟羽、崇德、后白河上皇坚持推行院政,平氏和藤原氏两大集团展开激烈的夺权斗争。1167年平清盛终于在后白河天皇支持下当上了太政大臣,取代藤原氏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1180年,被平氏政权流放到伊豆岛的藤原氏遗族首领源赖朝,经过多年的力量积蓄,终于在其岳父北条时政支持下,一举打败了集平氏集团,平氏首领拥立的刚刚8岁的安德天皇投海自尽,平氏政权推行的院政政治宣告结束。

  (三)幕府将军专权时期

  公元1185年,源赖朝率领源氏武士集团打败平氏集团后,在神奈川县的镰仓地方设立了新的统治机构——幕府,并于1192年从他控制的京都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从此开始了幕府将军专政时期,直到明治维新为止,在676年的时间里,又经历了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江户等5个时代。

  声明:华声在线"历史频道"转载本文仅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