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唐太宗逝世 其为何杀光所有亲兄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开栏语: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

在1366年前的今天,0649年7月10日 (农历五月廿六),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人物生平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於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早年经历

唐太宗李世民,据唐朝史记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12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二子。隋朝末乱世,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趁势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李世民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不久攻克长安,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侑被封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

公元618年(义宁二年)三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封辅祭国公。

同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唐朝,唐王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武德四年被封为天策上将。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李靖指挥的平定江陵梁王萧铣之战与平定江淮辅公祏之战),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由于李世民生病,刘文静不听元帅告诫而听殷开山之计,出战,被薛举所败,退回长安。但不久,李世民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一日八战,八战皆胜,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10余万众号称30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亲率3500人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10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登基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626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李建成曾经下毒害李世民。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李世民。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把这一密议告诉了秦王。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晚年还亲征高句丽。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武德九年(626年)8月,因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东突厥伺机入侵,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赠予颉利可汗金帛财物,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唐太宗于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勣、柴绍、李道宗等为行军总管,出兵征讨东突厥。630年三月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灭亡。

去世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写《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一说是服用丹药暴病),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0岁,在位23年,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647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位于今中国陕西省礼泉县东北50多里山峰上)。

历史点评: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延伸阅读: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123

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线,想再进一步,反正兄弟俩明争暗斗地掐上了。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在公元926年的那个夏天上演了“玄武门”之变,要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命(后来李世民又杀光了二人的儿子以绝后患),然后就去逼宫。当尉迟恭提着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脑袋出现时,李渊正在皇家公园度假,一看这阵势,李渊吓得当即宣布让位给李世民,自己缩到后宫去当太上皇了。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为何呢?

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他建功立业的只言片语,纵然他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可惜时不与之,英年早逝,徒唤奈何啊。

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党的第二股势力。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请注意偶的用语--元老级。之所以称李元吉为元老级党员,倒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实际上,李元吉被杀害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八岁),而是因为他入党时间最早,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李建成,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为什么呢?

首先,建成和元吉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打小就十分和谐,兄弟之间情谊甚笃。

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伟的男人模样(具体参见李世民同志的宫廷画像),老三元霸虽然早年夭亡但想来也不至于太差,唯独这李四却是丑得出奇。同是一母所生,这形象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真是邪了门儿了。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也不嫌儿丑。可是这个定律到了李元吉这里就失灵了,因为李元吉实在是太丑了,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

虽然是爹不亲、娘不爱,但是李元吉依然顽强而执着地活着。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件事情对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谁玩呢,或者说谁可以陪他玩呢,这是个问题。父母是没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没指望,二哥不爱吃喝玩乐只爱行军打仗更没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个比自己大十四岁的大哥。

所幸,这一次,李元吉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为,在李建成这里,他找到了作为孩子所应享有的快乐,甚至还找到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母般的关爱。

因为,李建成也很闲。和李世民不一样,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未来继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必须要像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样保护他。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李渊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这样,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和家人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正是在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

诸位博友们,你们说说看,李元吉到底对谁的感情深,是成天吃睡玩乐在一起的大哥建成,还是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的二哥世民?

这是其一。

其二,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兄弟情谊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那是在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云(李渊的庶子)都远在河东。为了确保这几个儿子的安全,老李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给李建成,让他带着兄弟们赶快逃离河东,来晋阳团聚。

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河东地方政府听说太原留守李渊居然谋反作乱,便迅速调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

此去晋阳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险峻的山路。为了便于行动,李建成撇下了异母弟弟李智云(后被捕,在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却带着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晋阳的生死征程。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岁,而李元吉只有十五岁。

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饿了只能吃野果,有时甚至连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树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涧里的冷水,至于睡就更简单了:以天为被,以地为褥;到了夜半时分,山中气温骤降,兄弟两只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温暖对方,好熬过这漫漫长夜。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吃了无数的苦,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兄弟两最终达到了晋阳。

有了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这段被呵护的经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悉心照顾,自己根本就无法活着到达晋阳。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 “患难见真情”吧!

这是其二。

综上所析,可以看出,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李元吉对李建成的支持和拥护是完全发自真心的。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了:那李元吉为什么会那么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关系好,也不至于如此的仇视二哥啊?

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

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一、李元吉和李世民相处的时间十分少,交流感情的时间更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

二、在李元吉的眼中,大哥李建成和二哥李世民完全是两个极端。他对李建成愈爱,对李世民也就越讨厌。当李世民表露出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意图之后,李元吉对李世民的讨厌也就迅速地转化为浓浓的恨意了。

三、李世民曾经在无意当中得罪过自己这位心胸狭隘的四弟。

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都是当时公认的使槊高手,但是似乎“尉迟敬德是天下第一”的呼声更高一些。好胜心极强的李元吉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坐不住了,特意找到李世民,强烈要求同尉迟敬德切磋一下。

话说到了比试当天,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的流血事件,李元吉命令下人把槊刀去掉,只用杆来刺。正在这个当口,大老粗尉迟敬德却突然冒了一句:“殿下,我看您就不用这么做了。您即使有槊刀,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李元吉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黑脸居然如此的嚣张,当众下了他的面子。好啊,你可真狂啊,那就别怪本王长槊无眼了。事实证明,尉迟敬德还真不是吹牛,任李元吉怎么刺,就是刺不到他。李元吉的脸比屁股都白了。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夺槊,哪个更难(明知故问)?”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是夺取敌人的槊更难了。李世民趁机就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和王弟比试一下夺槊的本领吧。”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面子已经是挂不住了,现在又听到尉迟敬德在一旁夸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纵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用手给夺走了。完了,这下丢人可丢到家了。

事实证明,李元吉并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众出丑,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个恨啊,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彻底闹翻了的时候,李元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坚定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更好地笼络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后,就立你元吉为皇太弟。

皇上啊,谁不想当,有了李建成开的这张巨额支票,受到巨大鼓励的李元吉更加有恃无恐,充当了太子党的急先锋,处处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寻找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这就是结果了。(福宁客)

推荐阅读:唐太宗的另一面 晚年的荒淫无度生活

123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荒淫无度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变本加厉地以我为中心。他一意孤行,建飞山宫,刚开始就警告群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并且为自己狡辩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翻译过来,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应该给老子当牛做马。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明摆着,叫满朝文武乖乖地闭嘴。

谏臣刘洎官拜门下省侍中。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自己都觉得过分。

最耗费民脂民膏的无非两件事:一,大型土木工程;二,连年战争。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倾举国之力征讨,也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大兴土木,只为一人声色犬马,就属于贪暴行为了。李世民恰恰乐此不疲。他亲自抓基建,在长安、洛阳等地,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明令太子所用之物,其他部门不得限制。口子一开,鼎铛玉石,暴殄天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上限消费,怎么能不浪费呢?

这些讨人嫌的烂事儿,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过分。648年,即其临终前一年,他亲自为太子李治撰写了《帝范》十二篇,其中明确写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显然,皇帝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本人可以倒行逆施,对儿子就要说实话了。他希望李治,不要效仿自己,做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有节制、有约束。

三,贪恋酒色,搜罗美女,连弟妹都不放过。

醇酒妇人温柔乡——这些人生庸常的快乐,是历史伟人极少幸免的缺憾。李世民晚年,暴露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性,尤其对少女、美色贪得无厌。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年36岁的长孙皇后死了,李世民去了一根“贤内助”,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的本性。他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搜罗美人,充塞内庭。后来的武则天也是这个时期进宫,当时,小姑娘仅仅14岁,由于貌美乖巧,很快变成了“才人”——皇帝末流的小老婆。为满足欲望,李世民连弟妹都不放过,弟弟齐王元吉死后,弟妹杨氏迅速成为李世民的枕边人。庐江王被杀后,他的爱姬也被迫钻进了皇帝的被窝儿……肆无忌惮的性生活,掏空了皇帝的身体,这加剧了他健康状况的恶化。

李世民闹得太出格儿了,游猎巡幸,花天酒地,坊间民怨渐起。贞观十五年,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他们天真地希望李世民别再游幸了。最终,这些卫兵获“大逆罪”,处死。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到,这位著名的贞观天子,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四,干涉史官,沽名钓誉,小老婆都瞧不起。

唐朝是修史最活跃的时期,《南史》、《北史》、《隋书》,相继完成。李世民太在乎生前身后名了,他不但关心“兴替之鉴”,还干涉史官的独立性。按说,皇帝日常的鸡零狗碎都有专人记述,以备将来编入国史。因为婆婆少,没顾及,这些记录一般较为客观。皇帝后妃,谁也不好意思打听记录的细节和倾向性,历来的传统和潜规则也不允许皇权干涉。李世民偏偏要打破常规,不但过问史官记述的内容,还暗示他们“秉笔直书”。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极为跌份儿。司马光痛斥这件坏事,他认为,心虚的李世民强索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这种举动,连小老婆武则天都撇嘴。

李世民晚年,最新于“延年之药”。每个人都有长生不老的梦想,何况皇帝?可惜,他太虚弱了,病情不断恶化。649年孟春时节,终于不治身亡,享年52岁。在盛唐的钟声里,一个时代悄然谢幕。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可惜,晚年坏得太厉害,甚至到了荒淫的境地。当然,这只是伟大人物“灰色的一面”,并不防碍李世民的贤明、德政,也不会抹杀他的历史贡献。人,就是这样是是非非,一人多面。

12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