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一战爆发 战后英国200万女人成老处女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开栏语: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4年7月28日 (农历六月初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等国家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被奥地利吞并的波斯尼亚视察,被一位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大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并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法国拒绝,并进入总动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同盟国:奥匈帝国、德国。

中立:意大利。

协约国:塞尔维亚、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

1914年8月2日,德军入侵比利时和法国,把这两个国家,还 包括后来的英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拖入到德俄冲突中,从而,整个西欧成了一个大战场。

中国北洋政府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中国(北洋政府)也加入到了这次世界大战。

大战结束

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历史点评: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516亿美元。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延伸阅读:秘闻:一战后英国两百万女人成老处女?

123

秘闻:一战后英国两百万女人成老处女?

有战争就会有死亡,三十多年前发生在越南两次战争,让越南差一点成了女儿国,至今还是遍地的单身女性;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让英国整整多出了两百万单身女性。1917年,伯恩茅斯女子中学的校长对六年级的学生们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可怕的事实。你们当中,每10个人只有1个有机会结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女人比男人多出近200万,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通常结婚和作母亲的机会。社会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她们很可怜,但尼科尔森的新书《孤独终老:一战后两百万单身女性的生存故事》发现,她们都很乐观。这是一个勇敢的新世界,她们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老处女成为现代的职业女性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最近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千上万士兵的牺牲使得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通常结婚和作母亲的机会。在战争结束之前,她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1917年,伯恩茅斯女子中学的校长对六年级的学生们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可怕的事实。你们当中,每10个人只有1个有机会结婚。”据一位学生后来说,她的这个推测完全正确。这一代女性是如何度过她们有缺憾的人生?社会上的其他人又是如何看待她们?这些正是弗吉尼娅·尼科尔森在她的新书《孤独终老:一战后两百万单身女性的生存故事》中所讲述的。

令人吃惊的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竟然是———憎恨和缺乏同情心。当1921年的人口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多出了近200万时,社会上竟掀起了一股谩骂之风。《每日邮报》说:“这些多余的女人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她们被叫做与退伍军人抢工作的“无赖”和“夺食者”。有人骂她们有着“不健康的女性友谊”,还嘲笑她们对猫狗等宠物的溺爱。性心理学家说她们不正常,英国法西斯分子奥斯瓦尔德·莫斯利说她们“令人讨厌”。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她们应该被送到殖民地去。有人说,加拿大有大量的男性捕猎者和伐木工人,澳大利亚也有不少可以“寻欢作乐”的机会。

尼科尔森的书主要讲述了这些妇女怎样不被悲伤击垮,并朝着新的方向努力。其中一位女主人公就是着名的考古学家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她的爱人是一位轻骑部队军官,在战争中不幸阵亡。刚开始,她觉得自己连活下去都是对他的一种背叛。但战争结束后,她上了伦敦大学学院,学习阿拉伯语和非洲史前史学。后来她到马耳他、南非、阿拉伯半岛和埃及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她曾经遭遇过豹子、鳄鱼、眼镜蛇、跳蚤、沼泽地等一系列艰难挑战,但她都克服了。

在尼科尔森的讲述中,一些“多余的女人”成为探险家、昆虫学家、船舶工程师、医生、登山家以及服装模特等等。还有一些人投身于改善贫民窟状况和饥荒救济的工作中,或者开始从事以前是男性专利的职业———像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枢密顾问官和内阁成员、第一批女兽医、女公务员和女建筑师等等。

不过尼科尔森承认,这些有进取心的单身女性当中,大部分都是出身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但是其中也有例外。来自布拉德福德的纺织女工弗洛伦丝·怀特后来成了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并创建了全国纺织女工养老金保障协会。女佣出身的格拉迪丝·艾尔沃德靠自己的积蓄坐上穿越西伯利亚的火车去了中国,她在那里一边传教,一边照顾麻风病患者和病弱儿童,一呆就是20年。还有更多平凡的女性甘于过着清苦平淡的生活,她们也同样值得尊敬。到1921年,普通女职员的人数已经达到了50万,她们住在卧室兼做起居室的狭小屋子里,日复一日地从事着打字员或文秘等琐碎的工作。她们每周的收入只有30先令,午餐就靠一个小面包或三明治打发。社会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她们很可怜,但尼科尔森采访了不少这样的女性,结果发现其实她们都很乐观。她们通常是一群女性朋友在一起,并且结下了终生的友谊。她们喜欢结伴去跳舞,到花园散步,或偶尔享受一顿高档的下午茶。这是一个勇敢的新世界———比一辈子侍候丈夫要好得多。

尼科尔森所赞扬的这些女性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她们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老处女成为现代的职业女性。不过,尼科尔森认为,她们还是与现代女性有着不同之处。正如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一样,她们对幸福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并且有着一种特殊的坚忍和自尊。尼科尔森在称赞那些杰出女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更多的平凡女性。

尼科尔森讲到了一位叫梅·琼斯的妇女,她在85岁高龄的时候用圆珠笔在零碎的彩纸上写下了自传。琼斯是一个木匠的女儿,当年她的恋人随部队去了法国后死在战场上。“当时我就知道,”她写道:“我到死都是一个老处女了。”后面她又用铅笔补了一句“那年我才20岁”。纸上的剩余部分都是一片空白。正是这样的时刻让这本书能够如此震撼和鼓舞人心。(摘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相关阅读:

纳粹德国:一战后的崛起如何成为灾难?

123

纳粹德国:一战后的崛起如何成为灾难?

“元首永远是正确的。元首的意志就是法律。”希特勒和古代独裁者一样,他不仅控制国家、土地和人民的肉体,还控制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希特勒想要大炮不要黄油,他可以使德国人都不要黄油而只要大炮。这种制度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制度。这样一个国家,就是想不疯狂,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仅就德国内部而言,缺乏有效制约希特勒滥用国力的机制,是德国崛起成了世界性祸害的重要原因。德国的历史表明,国家需要发展,但为了发展崛起不能不择手段。否则,富强一旦成了简单的无条件追求,那不但是一种国内危险,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

阿道夫·希特勒

1945年4月30日,56岁的希特勒自杀。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个月的第三帝国,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5月8日午夜,鏖战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欧洲迎来了和平。炮火和轰炸停止了,但欧洲已是断垣残壁。这对六十年后热爱自由和和平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

“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历史上可怕的人物。”一位当代的德国历史学家如是说。然而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六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却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品性的缘故。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主要的执政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权的。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可以说,刚刚上台的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的德国。可等到战后,纳粹德国的名将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依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获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项就是“失业现象消灭了”。如果不因人废言,平心而论,这位战犯的话并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希特勒的执政经历表明,独裁统治可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面目可憎。

因为崇拜“伟大领袖、国家元首”希特勒而陷入集体疯狂的德国民众

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失业人数高达600万,如果加上400万临时工,算上家属,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号。事实上,通过纳粹当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1.3%,而同时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用纳粹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在着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纳粹德国也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在1930年就说过,“用警察、机关枪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单独维持统治”。这不仅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实践。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仅1937年1年内,全德约有1000万人参加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纳粹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纳粹德国的工人也成为可能”。德国还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声称,德国要实现“每个德意志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纳粹的政治牛皮不完全是吹的。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

这一切无疑使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从而“把对法西斯制度发泄道德愤怒的政治活动余地,减少到最低程度”。民众生活的改善,加上媒体的大肆宣传和对其他声音和信息源的封锁,使得人们产生社会地位提高的错觉,涣散了民众内部对法西斯统治的抵抗情绪和抵制力量,而且广大下层民众也对它在政治上持顺从和支持态度。

一个始终笼罩在战败国阴影中的民族,自然有理由为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自豪。就连体育,包括1936年柏林奥运会都成为了德国政治宣传的工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造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洛杉矶奥运会还要豪华的奥运村,而且大肆宣传德国的“繁荣与昌盛”。为了开好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不但允许一些德国犹太人优秀运动员代表德国参加竞赛,甚至还任命犹太人沃尔夫冈?菲尔斯特纳尔负责管理奥林匹克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 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当时,希特勒完全有理由称这是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奥运会。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体育政治和体育民族主义的狂热,被希特勒发挥得淋漓尽致。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政治家的形象,而很多人也为他所蒙蔽。这一年,他在一份秘密备忘录里要求,“德国军队必须在四年内具有作战的能力。德国的经济必须在四年内具有进行战争的能力”。

希特勒在战前的另一个成就,就是通过不流血的外交征服,一步步使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了“正常”国家。根据1919年6月28日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从1920年3月21日起,德国国防军减少到10万人,而且只能用于维护德国内部秩序和执行边防警察任务。凡尔赛和约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准有任何空军武器。当然,这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战败国,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国家。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立即秘密重整军备。1935年,德国实行陆军普遍征兵制,并正式成立空军,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国际联盟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只是口头上抗议,没有谁准备用武力制止希特勒的扩军备战。1936年,希特勒派兵占领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地带”莱茵兰。开始他宣称这次占领“纯属象征性质”,还提出要跟邻国签订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3月,奥地利“回归”德国。半年后,希特勒又要求有350万人口的苏台德地区回归德国。希特勒说这是他对欧洲提出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古德里安说:“萨尔地区的收回,军事自主权的建立,莱茵河地区的占领,奥地利的合并 这些事情都能够得到全德国人民的拥护,甚至于外国也都不乏表示同情的人。”到入侵波兰时,希特勒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已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军力最强大的国家。德国再次成为欧洲强国。

战前,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德国在战败的阴影中迅速崛起,而这是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的。

1939年3月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1939年4月20日,希特勒五十大寿,德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各兵种的军旗都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军旗营”,这么多的军旗都向希特勒前倾致敬。古德里安就说:“他的事业到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他是不是懂得持盈保泰,适可而止的道理呢?当时的情况已具极度的爆炸性。”但希特勒没有“止”。一如古德里安所说:“在捷克被占之后,梅默尔也被兼并了。这个时候的德国,已拥有强有力的地位。似乎以后任何的国际问题,都可以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可是希特勒却似乎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希特勒不想止步,德国这时却没有人和力量能够迫使他止步。

作为个人,希特勒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就连古德里安也说,“从个人方面来说,他的生活方式是很高尚纯洁,很值得人敬佩的”。但希特勒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权垄断在手的绝对领袖,是否素食,是否喝酒抽烟,都是细枝末节。他可以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过多花纳税人的钱或者其他什么的,但他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

元首希特勒也有“艳照门”?

1938年11月10日,希特勒对记者声称,他这么多年来谈论和平是“迫不得已”,“我只有不断地重申德国的和平愿望与计划才能一点一点地为德国人民赢回自由,使他们获得下一阶段必不可少的武器”。希特勒的目标不仅仅是废除凡尔赛和约,尽管古德里安将军从苏台德地区回到柏林的时候,“心里还满以为会有一个长期的和平”。不过,就像他在回忆录里说的那样,“不幸得很,我完全预料错误”。希特勒在把德国和欧洲往深渊里拖。但是,这时的德国自己已经不能遏制希特勒的疯狂,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在德国已经建立起了让德国人俯首帖耳的集权体制。

“元首永远是正确的。元首的意志就是法律。”希特勒和古代独裁者一样,他不仅要控制国家、土地和人民的肉体,还要控制人民的精神和思想。纳粹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纳粹精神的培育,成立了“少年队”、“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等组织,把所有的孩子按照不同年龄都囊括进去,组织起来了,从而培养出符合纳粹精神的新人。第三帝国的指导性口号是:“元首命令,我们紧跟!”德国人民必须听希特勒的话,跟纳粹党走。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教育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保证。就思想文化控制而言,有着纳粹党和政府的两大系统。比如,1934年1月设立了纳粹党世界观学习教育监察处,负责监管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1933年3月,德国政府成立国民教育与宣传部。戈培尔出任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他强调,大众传媒绝对是纳粹党的工具,任务是向民众解释纳粹党的政策和措施,并用纳粹主义思想改造德国人民。他声称宣传者的背后应该竖着一把剑。纳粹当局迫害和驱逐“制造和传播非德意志精神”的文化人一点也不客气。1938年8月,德国政府公布了第一批被革除国籍、成为不受法律保护者的名单。到1938年底,共有84批大约5000名科学文化人士被迫流亡国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挑起了战争。希特勒掌握着德国的方向盘,就是开向悬崖,德国也无人能够阻止。除了去世、谋杀、政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使希特勒下台。纳粹德国没有改弦易辙的内部机制。希特勒想要大炮不要黄油,他可以使德国人都不要黄油而只要大炮。这种制度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制度。这样一个国家,就是想不疯狂,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然,德国发动战争之初的流血征服,也确实让多数德国人兴奋了一阵子。德国军队只花了五个星期的工夫,就开进了夙敌法国的首都巴黎,比俾斯麦打败法国拿破仑三世、进逼巴黎的时间还要短。1940年6月22日,法国签署了投降书。在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11月11日,德国曾签署了战败的停战协定。在现在的德国看来,这自然是“洗刷凡尔赛耻辱”的成就。希特勒被当成“所有时代的最伟大的统帅”而得到德国人的欢呼。再想想看,自从1939年9月战争爆发,直到1942年11月英美军队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之前,英国军队可是战无不败。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希特勒的德国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在一般民众的眼里,这都是德国扬眉吐气的有力证据。

但是,德国紧接着就是大难临头。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这成了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德国军队开始全线退却,可它依然在大谈“最终胜利”。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最后,希特勒重复了威廉二世的悲剧。希特勒发动战争非但没有拓展德国的“生存空间”,而且丧失了领土,德国还被一分为二。当然,希特勒本人最后一刻也没有屈服,可1945年德国的城市却躺在一片瓦砾之下。英国工党政府在给下议院的一份报告中称,柏林的瓦砾即使每天清除100吨,也要30年才能清除干净。而根据《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报道,拥有43万人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这年冬天定量供应的衣服,只有26套男装,15套童装,33件成人外衣和两条毛巾。 

战争末期,能上战场的德国男人越来越少,希特勒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德国未成年人的身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德国的历史告诉世人,国家的崛起,也有可能变成独裁者冒险的本钱。崛起如利器。如果不是驾驭得当,就会害人害己。德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两次这样的悲剧。从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凡尔赛宣布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1914年的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军事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苦心经营获得的是崩溃、废墟和死亡,它不但没有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倒是丢掉了东普鲁士和阿尔萨斯、洛林。1930年4月3日,德国的一份报纸就这样写道:“战前德国曾有540858平方公里疆土 如今已减到472082平方公里。”希特勒重复了威廉二世的悲剧。纳粹德国的崛起,成了一种危险,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危险。鲜花结出了苦果。除了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仅就德国内部而言,缺乏有效制约希特勒滥用国力的机制,是德国崛起成了世界性祸害的重要原因。德国的历史表明,国家需要发展,但为了发展崛起不能不择手段。否则,富强一旦成了简单的无条件追求,那不但是一种国内危险,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 ( 耿立编)

12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