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柏林墙倒塌 谁是背后的“功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开栏语: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

1989年11月9日 (己巳年十月十二),柏林墙倒塌。

 
一群西柏林的示威者拆倒了柏林墙的一段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背景

柏林墙建于1961年11月20日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着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建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逃亡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它还没有变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而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 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倒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

历史点评: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当年,柏林人对柏林墙进行了彻底摧毁,借此消除他们心中仇恨隔离的屏障。直到今天,柏林人依然对柏林墙是否值得纪念还存在很大争议。柏林不仅是德国分裂的标志,也是欧洲和世界分裂的标志,而柏林墙正是分裂的标志。

延伸阅读:一句口误 让他成为推倒柏林墙的“功臣”

123

一句口误,让他成为推倒柏林墙的“功臣”

历史的讽刺性在于,有些人是在莫名其妙甚至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名垂青史的。比如本月初刚刚逝世的前东德官员沙布洛夫斯基,多年来媒体一直将他报道为“一句话推倒柏林墙”的功臣,而其本人则一直致力于进行“辩诬”工作,坚称自己没想推倒柏林墙,而只是想着“挽救东德”。那么,柏林墙究竟是谁推倒的呢?11月9日,正好是柏林墙倒塌26年的纪念日,我们来回放一下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柏林墙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不是任何人有意为之,也许并不为过。当时,东西德保持分裂的局面符合美苏两个大佬的利益,就连西德也暗示过,考虑到东德糟糕的经济,不是很愿意立刻收下对面的同胞。

柏林墙倒塌的最初动因,起源于东德一个“有限开放”的计划。当时,由于苏联经济困难,一直被当做“橱窗”来供养的东德,面临再也装不下去的危机。迫于民意的压力,东德政府不得不开会研究能否将过去过于严厉的出国旅行限制放宽一些,但最终做出的决议也仅仅提到了将放宽限制,至于如何放宽,还要日后出台具体细则。显然,东德官员们想要的是一次有限的“定向爆破”,东德人出境仍然需要申请签证,只不过签证的签发快一点而已。

不过,放宽限制的信息在对外传递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鬼使神差的三次扭曲。

首先是发布消息的沙布洛夫斯基,身为政治局发言人,此公其实缺席了关于旅行程序变动的大部分关键会议。这导致他在11月9日出席新闻发布会议时准备不足,只能照本宣科地宣布了会议的大致意思。所以当一位意大利记者追问“何时开始”时,沙同志只好随机应变,敷衍说:“据我所知,立刻开始。”

沙布洛夫斯基的本意是想说人们可以立即通过适当的方式申请签证。不过,由于会议精神传达得本来就糊涂,在场记者理解成了“人们可以立即越过边界”,于是第二重扭曲就产生了。本着“标题党”的精神,几分钟内媒体就发出新闻快讯,宣布“柏林墙垮了”。成千上万东柏林居民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当然是走出家门,看看柏林墙到底垮了没有。

当群众聚集在墙边时,当天信息传递的第三重扭曲发生在守卫柏林墙的士兵们中间。第一个开放柏林墙哨所的警卫杰格后来曾说,他们都是“受教育多年的战士”,如果中央下达严守柏林墙的指令,他们是不会开放边境的。事实上,在柏林墙树立的28年中,这些警卫曾逮捕过3221名越境的同胞,还亲手杀害了两百多人。不过,面临这种突发状况当然要逐级汇报,但杰格给上司打电话请示时,已经是深夜了,所以杰格得到的命令只能是“我没有接到命令,对你也没有指示”。一边是愤怒的要求出境的民众,另一边则是模棱两可的上级答复。任何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选择网开一面。于是柏林墙就这么倒了。

抛开意识形态的争论不谈,从柏林墙倒塌的三级跳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是不善于做出“有限开放”、“定向爆破”这样的精准动作的,其赖以行动的各层级官僚都是只对上负责、奉旨办事的执行者,他们没有权力、更没有责任在执行中作出精细的调整。所以柏林墙看似坚不可摧,但一旦在上面凿个窗户,整座墙就难逃倒塌的厄运。

推倒柏林墙的并非某个人,甚至也非那些高大上的口号,它只是一个先天动作协调困难症患者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事故死。

推荐阅读:柏林墙倒后26年,东西德的变与不变

123

柏林墙倒后26年,东西德的变与不变

1989年11月9日,以柏林墙的倒塌为标志,分离多年的东西德人民走向了融合。尽管德国人尽可能迅速地将冷战的疤痕抹去,逐渐淡忘那段历史,但数十年分裂造成的后遗症依然隐身于数据之中,将这些数据用地图表示会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东西德界限。

自1949年到1961年柏林墙建起,先后有累计近五百万东德人逃往西德定居,而在柏林墙倒塌之后,1989年的最后几个月内就有近40万人涌向西德,一直到今天,东德的人口流失仍然没有恢复。人们离开家园只为了更好的生活,在1990年的东德,家庭拥有独立浴室、卫生间和集中供暖条件的比例仅为33%,而这些是超过75%的西德家庭拥有的标配,不过很快,这些基本的生活差距就被填平了,到1998年东德集中供暖覆盖率就达到了84%。

尽管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人均寿命也相差无几,但就经济数据而言,东西德的鸿沟仍然明显。20多年后,东德人的平均家庭财富不到西德家庭的一半,人均GDP也仅为西德人的三分之二,失业率数字一度高达20%,目前仍高于德国平均水平,其儿童贫困率也是西德的两倍。虽然绝对数字都在增长,但相对差距的缩减仍不够理想,不过经济学人杂志对此却认为,相比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国的国内社会经济差距,东西德的现状已经算得上是成功的。

除此之外,德国时代周报还收集了一些有趣的数据来比较东西德二十年后的异同,比如Facebook上叫Ronny的人十有八九住在东德,他们对塑料和订书机的叫法也明显异于德国其他地方。在东德,人们更习惯统一接种流感疫苗和把孩子送进托儿所,他们的疫苗接种率普遍比其他地方高30%,幼儿托管率更是比西德高40-50%。这些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时代周报称之为“东德的遗产”。

12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