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教育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为《三思新闻教育》作序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12-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三思新闻教育》此书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张昆教授三十年来所从事的新闻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教学、学科建设等层面的深刻洞见和思考

  张昆教授还没来华中科技大学任教之前,我就有幸认识他了。那是2006年的某一天,我们在学校行政楼里的一个略显破败的小会议室里见面。初次见面,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关于学科发展、建设的思很清楚(当然源于他的学术视野及在武汉大学的行政历练)。更难得的是他很朴实,对待遇、对学校将提供的条件等都没有过多的要求,骨子里透出一份难得的自信,其后的故事便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快速而平稳的发展。

  他的学术经历和水平是毋庸置疑的(24岁登上大学,31岁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35岁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36岁成为当时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院长)。但他对新闻教育的理解以及办学思想的深邃却是我在粗读这本书之后才获得更清晰的印象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永远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在《新闻教育应人文的主基调》一文中,他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依据个人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意愿去行动而不受和他人影响的个性特征。”人格需要性思维。 “媒介及其从业者思维的主要指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现实的。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屡屡遭受而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当这个国家、民族的人民陷于灾难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的时候,社会大众要么变得,要么一般因为的高压而噤若寒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即一个国家、社会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经济繁荣,民生富足,歌舞升平,人民醉心于社会的繁荣,没有意识到繁荣背后酝酿的社会危机。在这个时候,历史和现实都强烈地需要,需要有振聋发聩的狮子吼。”(《媒介化时代传媒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一个社会最的是的缺失。一个没有的民族、国家,将会只有一种按统一标准制定的思想、观念,统一的行为模式,划一的制度设施。单调、沉闷、万马齐喑。”(《新闻教育的理想与困惑》)他心目中的新闻人“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自己的判断能力,既不依附于外在的权威,也不依附于现实的力。”(《中国新闻教育的两大困境》)张昆教授强调“要培养有思想、有判断力、有洞察力的新闻工作者”。在他们办的评论班(那时还没有其他学校有新闻评论班)中,重视对学生思想深度、高度、宽度的培养。(《依托华中评论,培养杰出的评论人才》)联想到自己遇到过的某些年轻的新闻记者,其提问不仅缺乏深度,有时甚至令受访者啼笑皆非。追溯到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可能也是缺少判断和性思维之训练所致。

  在张昆教授的新闻教育观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专业理想是其基本的立场。“即便是作为政党的宣传工具,也要本着价值中立的原则,摆脱现实的利益纠葛,超越国家、民族的利益界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刊的公信力来源于报道的真实与……要始终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责。即便是为了正当的目的,也不能使用谎言。用谎言来证明真理是对真理的莫大。”(《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专业理想》)他还谈到要报刊的地位。虽然这些观点并非他自己的思想,但今天的现实中,有多少新闻工作者或从事新闻教育的学者真正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

  张昆教授的许多办学思想是值得称道的。首先他强调面向现实需求,他把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班办得有声有色,还办了新闻评论性《华中评论》。“把评论作为一个专业特色的新闻方向班进行培养,全国还是第一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到了当下社会对于意见、观点,以及对于引领功能的需求。(《依托华中评论,培养杰出的评论人才》)

  重视学科交融体现了他的学术视野。“传统的新闻专业、电视专业必须网络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增加经济、法律、多技术、网络采访编辑等新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时代新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他看到在时代的大变局下新闻教育面临的选择。大变局与全球化、城市化及信息化有关。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要融入城市,为城市市民,需要一个再社会化过程。于是媒介成为新入城市者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借助于各种,这些新市民接受城市文化,适市生活的各种规则,寻觅事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城市化进程与新闻传媒的扩张实际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应该说他从城市化的变局中所看到的与新闻传媒相关的视角常独特的。至于当今世界的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他认为“新闻传媒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大变局与新闻教育面临的选择》)其学术视野由此可见一斑。

  张昆教授主张办学,因为“现代社会是媒介化社会,渗透了社会的‘毛细血管’,而社会的发展又影响媒介的发展,二者水乳交融。”(《乐观 责任 》)他非常重视发掘校友资源,强化社会网络(《新闻学院2007年工作报告及2008年工作思》),还有关于设立冠名教授席的思考,等等都是值得新闻教育管理者借鉴的。

  张昆教授的新闻理想在书中随处可见,然而读者也可留心他对现实的洞见与困惑。“可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和期待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当今中国的新闻教育界,几乎所有的新闻院系,无论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还是教材讲义,其基本的价值导向却是现实主义,以体制接纳作为人才评价的基本准则,以认同现实和合论证作为其职业。”“目前新闻院系所看重并且致力于满足的恐怕是现实的需要、的需要、的需要、内部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正在压缩理想主义的空间,挫伤了思考的。”(《中国新闻教育的两大困境》)中国真需要这样的、有情怀的学者!

  读此书还可领略张昆教授的文采,他的讲话、文章中多有佳句,读者不妨细细品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的院训“秉中持正,求新博闻”就是他提出的,情怀与文采共现!

  原谅我在此序言中只是大段地摘引他的话,一方面因为我不懂新闻专业,关于新闻教育自然没有见解;另一方面实乃因为书中精彩纷呈。此序算是天天关注新闻、时时目睹中国新闻之现实的我读了此书后的朴实感受,只是唯恐我的愚陋未能摘引到书中的精华,从而遮蔽了张昆教授思想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梳理那些军队,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军报》外,军队还有哪些?

  2017上半年的电影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高位稳定、低速增长的总体态势,票房表现总体低于预期,进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虽然增长乏力,但真正的观影需求开始浮出水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