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教育

李振村:教室也是课程!看看世界上那些与众不同的教室吧!  策划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9-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校园里到处悬挂或者着各种名人名言以及体现先进教育的口号, 这是中国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能说这些名人名言和口号对学生一点教育意义没有, 因为耳濡目染总会留下些印记。但我总认为, 最适合的教育一定是距离儿童心灵最近的教育, 也一定是源自鲜活体验的教育, 一定是与儿童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

  再室, 很多学校的教室里, 都喜欢各种攀登榜、 红花榜、 小星星之类的榜单, 目的无可厚非——鼓励竞争, 促进学生学习。但这样的教室带给绝大部分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安全的、 紧张的、 压抑的。

  一个处于这样心理状态下的孩子, 生命状态不可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绽放, 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因此:仅仅为了赢得一个排行的励, 求知本身的快乐没有了。我们因此提出了一个: 教室空间的意义, 是生命气息和成长性。

  生命气息和成长性, 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看到他自己, 看到他自己的成长痕迹。所以, 在我们学校的教室乃至校园里, 几乎所有空间都属于孩子。低段包班的教室里, 都有一面墙壁上贴着 “生日树”, 每个孩子的生日都出现在这棵树上。与这棵树关联在一起的是生日课程——这是每个孩子最向往的课程。

  屋顶上悬挂下来的麻绳上, 挂着一个个心愿瓶, 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投进去, 老师会定期打开, 根据孩子的心愿安排调整教室生活。方便粘贴的墙壁四周, 也根据课程变化不断更换孩子的作品。教室外面的粘贴墙上, 也都是孩子的作品——是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即便这个孩子的作品在成年人眼里很幼稚、 很粗糙, 没有关系, 照样悬挂在醒目的廊道里。

  这种空间文化熏陶出来的孩子, 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观念。有一次, 学校举行绘画作品比赛,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讨论认为, 我们绘画不是为了比赛, 而是为了感受美好, 我们不参赛, 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结果, 这个班级的孩子也就自动放弃了参赛。我为此十分激动,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有了思考的能力, 而且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展示, 而是为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快乐。

  在我们学校, 还有一个特殊的景观: 海报。各种各样的海报: 手绘的、 印制的、 立体的、 平面的……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折射出了校园多元的生态。

  为什么小学校会有这么多海报?这是因为, 我们学校的活动原则是能在级部搞的, 不在学校搞; 能在班级搞的,不在级部搞。因为活动的单元越小, 个体学生的参与度就越大, 参与机会就越多。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原则, 除了上级安排的必须参加的活动之外, 学校内部任何部门组织的活动都不允许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孩子们参与。

  如何让孩子参加活动?就必须借助 “市场” 的力量——靠活动本身的魅力吸引孩子和老师参加。在这种机制下, 活动的重心不断下移, 各部门、 各班级或者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 都想尽办法吸引大家参与。于是, 争奇斗艳的海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涌现, 贴满校园几乎每一个有人的角落。海报, 就这样成了空间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 “空间即课程” 这一的部分内涵。为什么说是部分内涵呢?因为, 仅仅让墙壁会说话是远远不够的。空间在现代课程意识里, 对学生不仅仅具有熏陶意义, 它本身就应当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时下, 课改是最热门的话题。但我们发现, 讨论或者研究课改的都是教师、 校长、 教科研人员, 鲜有校园建筑设计师的身影; 如何设计建设现代学校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但讨论或者研究现代学校建设的, 基本都是建筑设计师, 顶多加上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在一边敲敲边鼓。此时, 学校空间如何适应甚至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关注课程, 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融合和创新, 而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把空间这一重要元素融合到课改的范畴之内, 统筹谋划, 让空间与课程浑然一体, 共同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

  几乎每个教室里都有这个启蒙月份牌,季节、时间、天气等等一个孩子需要知道的最初知识都在这里了,每天来看看、讲讲,不知不觉就都学会了

  这是一个幼儿园小小班的教室,有一张地毯,孩子们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滚一滚,爬一爬

  这是美国内布拉斯的一个幼儿园餐厅兼活动室,色调温馨,玩具很吸引孩子;吃完饭,有挺大的空间可以活动一下

  如果说幼儿园的教室,国内外还差不多。到了小学阶段,差别就很大了。中国的小学教室是排排坐,而国外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们围着坐

  这里大概的意思是,要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乱放物品;要鼓励同学,不要嘲笑同学 ... 等等。老师还会把一些“格言”贴在墙上:

  这条的意思是你必须自己学会成长,不管你的祖辈有多成功。此外,老师还会把新学的知识点做成海报,挂在墙上,方便学生随时温故知新

  还有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每天挂一个Question of the Day,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个问题可以思考、探讨

  如果节日来了,或者最近有什么有趣的主题,会在墙壁上专门做一个Focus Wall,列出研究或讨论提纲,展示大家的作品

  前面说过国外的教室很有“家”的气氛。比如,这是一间小学低年级的教室,有个梯子上去的小阁楼,这么设置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片刻的空间,又在老师的视线之内

  一般,每个学生在教室里都有一个储物袋(或储物格子),把不用每天带来带去的文具书本放在里面。

  看到这里,你会想老师在教室里坐哪儿呢?这样的,国外小学班主任基本是一个班的语数外都一并教,所以成天待在自己的班级里。她在教室里有自己的办公角,孩子们可以来 “开会讨论”

  现在先进一点的小学,都比较注重设立学生们的Learning Center,让孩子们可以在一起做 Group Study,或者边读书边讨论。这是纽约州的一所小学专门设的一个叫 The Space 的空间

  在边上的塔斯马尼亚岛上,一所学校的学习中心做得更专业,还有 “包房”

  教室还会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一所小学里,室外有专门的植植和观察区。虽然占地空间不大,但仍然能让孩子们看到春耕秋种,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

  有时候,老师还会带学生一起,把学校临时布置成一种主题乐园。比如,一个学校的科技教室里,老师引导学生用废弃的快餐盒做了一套电脑键盘,安置在墙上,一下子把科技动手的气氛就调动起来了

  看了开心吧?看到的这些教室,其实布置起来不难,成本也不高。教育思变了,一切就变了。

  好消息:《当代教育家》新增订阅渠道啦!即日起,可通过“铺”网站订阅《当代教育家》!100%快递投递,订阅全年还享受75折优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