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教育

我国这个时代有真正的教育家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2-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前一个问题,似乎比较容易回答,因为书本上已经给出了教育家的“广义”或者“狭义”的定位,诸如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活动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等等,而后一个问题,则很难回答。不少教育官员,因在任上喊出教育改革的口号,就被誉为教育改革家,不少学校的校长,刚一上任,就被冠上教育家的头衔,尤其是担任名校校长,可是他们真是教育家吗?还有的办学者,校内并无改革实践,却因炮轰中国教育问题而博得教育家的大名,这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家身份,混淆为教育批评家。我国当下可以说是“教育家”帽子满天飞的时代,可在笔者看来,我们这个时代,极其缺乏真正的教育家。

  这不是对教育家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基于教育常识和本质的判断。事实上,不要说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现实中,也是极为缺乏的,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的基本常识?在自己研究、实践、推进教育工作中,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质,甚或是教育的底线?进一步说,今天被“誉为”“教育家”的那一批人,只是比其他教育者,多坚持一点教育理想、多尊重一点教育常识。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教育局面。

  因此,谈论教育家这个问题,应该从生长教育家的土壤说起。只有培育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教育家来。

  我国当前的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两方面大的问题,一是教育的行政化,二是教育的功利化。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谈到“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他们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

  教育的行政化是诞生教育家的最大障碍。在行政化的办学环境中,一方面,校长由于由行政部门任命,因此是按管理一级干部来管理校长的,就是基础教育实行校长职级制之后,也是如此,这让校长,首要的身份是官员,而不是教育管理着,校长在任上,必须对任命、考核的行政部门负责,而不是首先对教育、学校办学和师生负责,现实中,一些校长就因不执行行政部门的命令,而被撤职,学校没有办学自主空间,千校一面;另一方面,校长也用手中的行政权指挥教师,不论是教育事务,还是学术事务,大多由校领导说了算,学校办学有着很强的行政色彩,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缺乏话语权,因此,也逐渐失去教育理想和追求,调查显示,我国有很大比例的教师群体,充满职业倦怠感,而重要原因是承担十分大的非教育教学压力。

  功利化的办学追求,则成为教育事业的最大毒瘤。教育的本质是让人生活更美好,但为追求应试教育的升学率、名校率目标,我国基础教育在一些学校,异化为竞技教育,只育分不育人,而为了提高竞技教育的成效,相当数量的学校对学生采取高强度的灌输教育和封闭式的圈养教育,这种教育,某种程度上说“反教育”,做得“越好”,对学生的伤害反而越大。

  去除教育的行政化和功利化,才能让我国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也才能让教育工作者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必须推进两方面重大改革。其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制度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到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这直面我国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只有坚定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才能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从而使学校富有办学活力。

  其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倡导学校多元教育、个性教育。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提到他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实现这一梦想,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为每个学生创造多元成才、多元选择的环境。这就必须打破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毋庸讳言,高考制度,制造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升学教育模式,学生都被纳入同一个成才模式,不改革高考制度,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往往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另外,必须从职业化、专业化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者、教育实践者的管理、培养和发展。对于校长来说,要实行去行政化,做到职业化、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则要从行政考核、评价中解放出来,也实行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其中的第一步,是职业化,要从职业属性来思考校长、教师的发展。所谓职业属性,就是要从职业待遇的保障、职业权利的落实,来要求校长、教师履行自身的职业责任、提高其职业荣誉感。我国在校长选任、教师管理中,对职业待遇的保障、职业权利的落实方面做得并不好。这导致校长长期受困于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师也对待遇得不到保障而心生去意,尤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这种情况比较突出,而与办学自主权缺乏相对应,则是教师没有教育自主权、同行评价权,无论是校长、教师,都被纳入行政化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用现实的行政指标、利益标准,评价校长与教师,于是校长、教师都偏离专业化发展,学校的整体管理、教育教学就在低水平徘徊。所谓一流学生,二流教师,三流管理,四流校长,是我国一些学校办学的生动写照。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前述提到的这些改革,都已逐步启动,国家也明确提到要实行学校自主办学、校长职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整体改良教育土壤的重大举措。眼下的关键问题是,怎样破除既得利益的阻力,切实推进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以笔者之见,在切实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一批真正的教育家涌现。

  这样的教育家,会利用改革释放的任何一点办学空间,做最大程度的改革探索。其实,在现实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之下,教育管理者、办学者、教育者,也是有空间,给学生更好的教育的。只是有的办学者、教育者,以“受害者”情结,去放大制度、体系的弊端,把对学生的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功利办学目标的追求做到“极致”,同时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教育者当然不能回避现实,但是必须坚持教育理想,理想有时会向现实妥协,可是却不能破除教育的底线。

  功利的教育是简单而粗糙的——制订功利的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灌输洗脑式“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则是需要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这对办学者、教育者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有耐心、爱心、细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拿体育来说,真正的教育者,会每天给学生至少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让学生们在体育场上去健身、锻炼,而功利的教育者,则会挤占体育的时间,用其进行其他“核心”科目的教学、考试复习,只是在体测时,让学生集中突击、训练;再拿职业生涯教育来说,真正的教育者,会把对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课程以及相关的体验活动,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而功利的教育者,则会用成功学替代生涯规划教育,貌似教育充满激情,可是学生却没有理性对自我进行管理、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离开这种成功学氛围,或者遭遇挫折之后,就会迷失人生方向,茫然无措。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今的“教育家”,都是功利视角的“教育家”,舆论也用一校的成果,来评价“教育家”,比如,对于基础教育,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平均成绩多少、升学率多少、考进国内外名校的多少,对于高等教育,则是发表多少论文、申请到什么国家课题、有多少专利,从中,根本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的贡献,在于为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学生,破除多少传统力量的阻碍,认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于管理者来说,在于争取学校独立的办学空间,给学生创造多元选择,做到兼容并包,于教育者来说,在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人格、身心健全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也必须评摒除功利教育观,建立全新的教育价值观。与我国“教育家”、“名师”大多产生于名校(近年来评选的高等教育国家教学名师,来自名校比例很高)不同,国外评选的优秀教师,更关注教师对改善薄弱学校、发展后进学生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这是完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当然,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取决于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的改革,但这也是相互作用的。要让我国教育回归本质,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产生这个时代真正的教育家,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坚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熊丙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