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资讯  教育

选错专业,他们后悔了四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源:青塔(ID:cingta-com)

每年都有大批量毕业生流向市场,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却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再加上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

专业是就业时的标签,一个热门但又稀缺的专业,能成为求职毕业生竞争的有力筹码。

转专业,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9.0%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要转专业的念头。

求根溯源,志愿填报是一切“错误”的开始。

刚刚摆脱“做题家”身份的准大学生们其实对专业一无所知,高中的文理划分和大学专业设置大相径庭。面对繁多的选择,学生与家长其实很难区分出不同小专业间的细微差别,一旦志愿填报失误,大学四年都将为这个错误买单。

笼罩在各大专业榜单制造的焦虑中,在父母亲戚、甚至是某位不知名的远方熟人“指点”下,文科生很可能头脑一热就报了当下最热门的“金融”、“法学”、“医学”、“会计”等铁饭碗专业,而理科生则很有可能一头扎进“生化环材”、“土木建筑”的大坑。

更多时候,学生并不能真的“自由”选择专业。

我国高考录取采用分省定额的方式,高校在不同省市的招生名额并不相同,冷门专业由于招生名额较少,有些省份分配到的名额仅为个位数甚至是没有。

本着每一分都不能浪费的原则,很多考生都将稳进名校作为第一要义,这个时候,专业不在他们的考虑的范围之内。名校的一般专业和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进前者。

而“一次集中投档,一次集中录取”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也让不少学子为了保证不滑档战战兢兢地签下了服从调剂的“卖身契”。

一旦错过心仪的“白月光专业”,转专业就是他们大学四年免于荒废的唯一救命稻草。

艰难跨过转专业门槛

2005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随着高校专业自主权的放开,允许学生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考“一锤定终身”的僵化体制,对人才培养而言更科学也更理智。

但转专业的门槛,始终不低。

绝大多数高校在转专业政策上,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必修课成绩在年级专业排名前20%甚至更靠前才有机会转专业。

某985高校甚至规定,申请跨学科大类转专业的学生在转业后需进入低一年级学习,且学生需承诺放弃系内推研资格、放弃当年奖学金评选资格。

成绩太靠前,原院系不想放人;成绩太靠后,转入院系不想接收,“分数刚刚好”是下定决心要转专业的学子必须要保持的微妙平衡。

如何兼顾公平与转专业自由?

专业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任由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造成其他专业生源不足。学校的教学资源始终有限,教师队伍、宿舍管理都是影响高校取消转专业限制的重要原因。

为了实现转专业的有序进行,高校对转专业人数进行了严格限制。

兰州大学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