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湖南文化

湖南特色民俗湖南地方文化地理

  湘剧又名“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

湖南特色民俗湖南地方文化地理

  湘剧又名“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湘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地方文化地理。

  高腔是湘剧主要声腔之一,源于江西弋阳腔。进入湖南后,较快地吸收了湘中、湘东民间音乐并扎下根来,成为湘剧早期的高腔,其代表剧目为《目连传》。高腔向来为锣鼓伴唱,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唱,在高腔系统中较为淳厚而又率真奔放,属联曲体,其结构承袭了南北曲套曲的体制。在一折戏中,由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联缀组成套曲,习惯上称作一堂牌子。

  湘剧的表演艺术,早期的高腔连台大本戏,重功架与特技。且融百戏湖南特色民俗、杂技、武术等于其中湖南特色民俗,如《目连》大戏很讲究射叉、叠罗汉、爬竿等技艺湖南特色民俗。青阳腔进入后,从偏重大锣大鼓的戏,变为也唱小锣小鼓的戏,特点是唱重于做,做工生活气息很浓,程式化的动作不多,如《琵琶记》、《金印记》的表演艺术至今仍保留着凝重、古朴的风格湖南地方文化地理。同时,湘剧角色行当有生湖南特色民俗、旦湖南地方文化地理、净、丑四行,各个行当又各有若干分支,都有其独特的技艺。生角居各行之首湖南特色民俗。小生中罗帽、文巾,雉尾、盔靠俱全,有穷、文、富、武四做派。唱用假嗓,念带本音,不掺土语,尤重做工。

  湘剧的传统表演艺术,既有丰富的程式,又能突破程式;既有角色分行,又不受行当的局限;而是从生活出发,塑造出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如《哭祖庙》本为老生戏,却改用小生扮演,使刘谌这一人物更符合历史真实。《空城计》中的司马懿湖南特色民俗,本为净扮,却改用靠把生角,以达到唱念并重的艺术效果。《八牌庄》中的路遥,《背娃进府》中的表大嫂等人物,泼辣、粗犷、直率、奔放的形象十分鲜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剧得以新生,湖南军区洞庭湘剧工作团成立,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湘剧《琵琶上路》获奖湖南地方文化地理,《打猎回书》、《五台会兄》获得好评,湘剧演员徐绍清、彭俐依、陈剑霞湖南地方文化地理、杨福鹏、罗元德分别获得演员一、二、三等奖和奖状。各地剧团办了演员训练班,湖南省成立了艺术学校湘剧科,承先启后,培养了大批人才。

  然而,由于现代湖南文化的冲击,湘剧与观众的关系越来越淡薄湖南地方文化地理,加上资金缺乏、人才流失等问题,湘剧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值得有关方面加以关注。2014年2月18日,湘江剧场迎来了开春的第一个戏剧演出——省湘剧院“湘剧惠民演出月活动”火爆开场。戏台上青衣粉黛,湘剧演员们时而唱做,时而对白,戏台下数百热情的观众时而齐声喝彩,时而掌声雷动。剧院外虽然细雨纷飞,寒风凌厉,但剧院里演员和观众的热情已让人感受到湘剧春天的来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湖南戏曲文化有什么
  • 编辑:李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