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国际

文学杂志社称收版面费发文是普遍做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东方网6月27日消息:理论版《大家》6月25日被停刊检查后,关注度不减。一篇5000字以下的论文“版面费”约5000元,钱都花在了哪儿?今天,《大家》杂志社分管党委副王建南、编辑部主任王绍来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大家》理论版每篇所获仅是100元~800元,大头“版面费”被中间环节吃掉。

  《大家》的主办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接受采访时表示,理论版《大家》与文学版《大家》共用一个刊号CN53-1108/I,并不违规,而是“变更刊期”所致。2012年杂志封面上,仍注明“中文核心期刊”字样,是因为编辑部尚未接到“已非核心期刊”的通知。

  刘大伟社长还称,其理论版中所刊载的内容,符合“大文艺”,与原刊旨并不相左。至于汽车维修、国际贸易、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内容,“是编辑选稿时,把关不严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采访中,王建南和王绍来均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道出了《大家》作为一本纯文学杂志的之道,称“这也是全国很多杂志的普遍做法”。

  王建南告诉记者,扩刊之后,刊物中的6期仍刊登纯文学作品,以收录高质量、名家的作品为基础。“杂志社没有收过任何一篇文章的版面费,相反,每篇文章都支付稿酬。”而《大家》理论版,采取的是“委托组稿”模式。绝大部分所谓“版面费”,实际上由中间环节——即被委托组稿的文化公司取得。杂志社每期的收入,“依约定只在2.5万~3.5万之间”。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大家》杂志社写给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查报告》中看到,所谓“版面费”已得到该杂志社默许。《报告》原文称:“《大家》杂志所扩期的部分,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也参照了一些刊物的做法,在无力承担中介组稿工作的相关费用前提下,默许中介机构对部分文章收取一定版面费,而本部门也提取了很少一部分的工作经费。[1988]科协学发字039号文件,‘收取论文的版面费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因此,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

  但王建南向记者强调,杂志社对每篇发在理论版的,按照质量、编辑的难易程度,平均每篇只抽取300元酬劳,“顶格就是800元”。王绍来主任进一步介绍,每期《大家》理论版的中,约2/3是收费的,其余为不收费的“关系稿”。

  上述《自查报告》中称,2011年全年,杂志社这块实际收取费用是44.6万元。截至今年6月,收入是30万元。

  “云南地处边疆,我们要满足每期刊物的发稿量,就只能由编辑部委托或外地一些文化公司来组稿。杂志社一般不和中介直接对接,但不排除这些文化公司再与中介转包、勾兑。”王建南说,比如《大家》理论版上载明的王磊等3位所谓“编辑”,并非有正式资质和编制的编辑,而是文化公司方面的组稿人员。“由于杂志社不开工资,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不排除从报价中‘挤水分’。”

  更耐人寻味的是,该《自查报告》称,《大家》理论版收入30万元,“完全用于维持纯文学刊物的营运成本”。

  王建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从杂志社改制自负盈亏的道后,日子并不好过。“截至2005年,《大家》杂志社为了这个品牌,已经亏损了近2000万元。为了支付稿酬、印刷和人力等运营成本,2005年后杂志社平均每年‘赤字’就有70万~80万元。”他表示,无奈之下,出版《大家》理论版,成了“补足”成本的手段之一。

  “每年,杂志社有个部门目标核算制,去年的责任目标是105万元。靠做图书能收入20万~30万元,剩下的50万~60万元,就要靠《大家》理论版补齐。”王绍来主任也向记者,“即使这样,每年还是亏损约20万元。”

  在该杂志社提供的编号为云新出报[2009]275号和云新出复[2011]132号的两份文件上,记者看到,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曾分别在2009年底和2011年底,批准《大家》从2010年1月起,由双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再从2012年1月起,变更为旬刊。

  但两份文件同时写明:“刊期变更后,必须遵循该期刊的办刊旨”,旨是“以探究文学表达之无尽可能性的‘先锋性’”。

  而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对2012年1月(中)、3月(下)、5月(中)和(下)、6月(上)(中)(下)等7期《大家》理论版中所文的统计,其中真正涉及文学、艺术类的论文,总数均不足2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