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资讯  历史

《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的历史作用与现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927年3月,的经典著作《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先后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汉口《日报》的《中央副刊》、《湖南民报》刊发,引起广泛关注。4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一)》为书名出版单行本,瞿秋白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中国的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5月、6月,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国际》的俄文版和英文版先后转载《向导》周报刊发的《报告》。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

  1927年3月,的经典著作《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问世后,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及其政党领导农民斗争的纲领性文献,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运动的继续发展。90年过去了,再读《报告》,追溯《报告》形成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调查湖南农动不单是为了回应外对于农动的,还有其认识、实践、心理基础;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农民作用的肯定、对农村建设的关注,仍不失其当代价值。

  1927年3月,的经典著作《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先后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汉口《日报》的《中央副刊》、《湖南民报》刊发,引起广泛关注。4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一)》为书名出版单行本,瞿秋白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中国的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5月、6月,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国际》的俄文版和英文版先后转载《向导》周报刊发的《报告》。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当时国际执委会布哈林评价《报告》“文字精练,耐人寻味”(《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83页)。在《报告》发表90周年之际,本文追溯《报告》形成的过程,对其历史作用和现实略作解读。

  青年时期就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1920年3月,在致周世钊的信中指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施的调查,及研究。”(《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74页)在这里,把调查研究、通晓国情作为中国的起点。

  1925年2月,经中央同意,回韶山养病。于是他利用这一机会在韶山进行社会调查。经过同各类人士接触、交谈,了解了韶山附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农民的阶级状况和各种社会情况。1926年5月,在主持农动讲习所时,曾主持拟定租率、田赋、地主来源、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农村组织状况、农民观念、民歌等36个项目引导学生作调查,并要求学生把家乡的情况,按调查项目填写。9月1日,为《农民问题丛刊》写序言时,深感研究农民问题的材料缺乏,希望在不久的时期内,“从各地的实际工作实际考察中引出一个详细的具体的全国的调查来”(《年谱(1893—1949)》上卷,第167页)。因此,国共合作后,十分重视农村调查,这些关于农村调查的具体实践、问题选择与行动,为农动调查奠定了基础。

  1927年1—2月,历时32天,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动进行考察。每到一地,“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2月16日,就考察湖南农动的情况写报告给中央。报告指出:“在各县所见所闻与在汉口在长沙所见所闻几乎全不同,始发见从前我们对农运政策上处置上几个颇大的错误点。”党对农运的政策,应注意以“农运好得很”的事实,纠正、、社会一致的“农运糟得很”的议论;以“贫农乃先锋”的事实,纠正一致的“痞子运动”的议论;以从来并没有什么联合战线存在的事实,纠正农协了联合战线的议论(《年谱(1893—1949)》上卷,第179页)。这些基本观点,构成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实地调查,在《报告》中,对湖南农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了关于农动的。针对农动“糟得很”,农会的举动“太过分”、有一点“”,农动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等说法,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在他看来,农动“好得很”,成就了“奇勋”;农会的所谓“过分”举动具有“的意义”;农民是“先锋”。关于农动的种种说法是道听途说,缺乏调查基础;而关于农动的结论是基于实地调查,因而具有较强的力,在混杂、难辨的情况下,有利于赢得话语优势和话语主动权。美国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在论及《报告》时说:“是以农动专家的资格在说话”,“长期的实地调查赋予了他在论述农村问题的权威性。”(《思想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湖南农动的亲身经历,使他说这番话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当前,中国农村处于变革之中,各级领导干部制定农村政策,推动农村发展,仍需要对农村进行调查;在对农村进行调查时,要开调查会,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进行实地考察,不能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只有经过充分的农村调查,才能制定适应当代中国农村状况的发展政策。没有农村调查,就没有资格在农村问题上发言。

  在农村下成长,尊重农民、农民,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在寻找中国力量时,如果说1924年前对工人关注较多的线年后则将目光主要聚焦于农民。《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通过对各阶级的态度及形成原因的透彻分析,认识到中国农村所蕴藏的力量。

  1926年1月,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的态度》一文,将中国农村分为八个阶级和阶层,即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对各阶级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将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成为中国力量。6月,为第六届农讲所学生讲授农民问题时,从人口、生产、力量、战争关系、目的五个方面,阐明了农民在国民中的地位,得出“中国国民是农民”的结论。9月,为《农民问题丛刊》写序言时说得更直接:“农民问题乃国民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国民,国民不会成功”(《年谱(1893—1949)》上卷,第163页、第166页)。这些认识,了农民在国民中的地位、农民在国民中的作用,为在《报告》中定位农民及农民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报告》中,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事业,农民做了国民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动性、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中的作用。在《报告》中,对农民的态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将农民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种。在他看来,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是封建的“先锋”,“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选集》第1卷,第19页、第20页)。农民的力量,来自农民的组织、农民的武装、农民的,来自针对农民的动员、文化教育。农民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的封建,建构新的社会基础、社会秩序。经过这次农动调查,认定农民是中国的主力,为农村包围城市道的选择提供了支撑。

  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在国民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缩小,但农民的绝对数量仍不容忽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依然需要依靠农民力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要农民的智慧和探索;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和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满足农民基本利益。

  不仅重视农村,也非常关注农村建设和发展。1926年6月,他为第六届农讲所学生讲授农村教育问题时指出:“农村教育是现在社会很大的问题”,对当时农村盛行的封建教育表示了极大忧虑。8月14日,以第六届农讲所所长的身份参加中华农学会第九届年会开幕大会。他在讲话中指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年谱(1893—1949)》上卷,第165页)他鼓励与会代表到民间去,直接指导农民,从根本上救治中国农业。

  在《报告》中,所关注的14件大事,既是农民的内容,也是农村建设的重点。如通过农会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武装,建设廉洁,与神权,普及宣传,严禁牌、赌、鸦片,办农民学校,建立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修塘坝,实际上已涉及农村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期待通过农民农村框架,实现农村制度变革,改良农村社会风气,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也应当看到,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传统观念制约了农村发展,部分农村尚未走出贫困状态。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成为现实;如何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在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调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如何在谋求农村发展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道,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