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资讯  教育

“消失”的暑期研学和营地项目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源:图虫创意

6月17日 siyi 报道

这个夏天,高温并没有杀死病毒。

随着全国各级学校逐渐复课,相应的暑期安排也陆续公布。在这个“迷你版”暑假里,不少家庭的出行计划被疫情打乱,国际游学首当其冲。

以线下体验和实地探访为场景,研学项目和营地教育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加速进程中,像是一个旁观者,不少企业选择关停止损或者暂时转行。

然而,它们的未来,只有等待疫情退去这一条路吗?

显性需求:“研学和营地”会对学校教育形成辅助

1月23日,宣女士和儿子落地日本,也正是这一天,武汉封城。

宣女士的儿子是探月学院的九年级学生,“学校寒假组织了去美国的项目,但他目前对留学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不是那么有想去游学考察的意愿,所以我完全尊重他的选择。”

每年寒暑假,宣女士都会和孩子出游。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出游计划从她自己安排,转变为由孩子主导。这个夏天,如果没有疫情,他们原本打算再去日本爬一次富士山。

回忆过去的“游学”经历,宣女士自己曾做过详细的日程攻略,也给孩子报过相对成熟机构的学习项目。

“近几年有目的地去了法国和英国。”儿子对二战历史感兴趣,宣女士便把他希望参观的诺曼底登陆旧址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她也曾在英国行中为孩子报名牛津大学的夏校。“那时候他初一,13岁,我自己通过官网联系的,希望他能接触更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国家的孩子多些交流,但没想到不小心掉了个坑,体验的满意度也打了点折扣。”

宣女士告诉,项目说明中,校方明确表示会控制同一个班级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人数比例,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大部分兴趣学科的生源还是比较多元化,但因为孩子想去的科目有年龄限制,我就给他报了语言课,基本上以中国人更为集中,不过总体下来孩子还是喜欢的。”

同时,如今的青少年被一度认为缺乏同伴意识,而友情也恰恰是他们一直渴求的。为了能让孩子认识更多伙伴,在学习之余有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营地教育也成为宣女士和孩子协商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这个年龄的孩子,只有父母陪伴远远不够。”去年暑假,宣女士为孩子选择了DE训练营的阿尔卑斯山徒步计划。“未来我们还会尊重他的需求,和他共同商议各项计划和安排。我希望孩子能够具备学会生活的能力,能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不仅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得到帮助,也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来辅助实现。”宣女士说。

田女士的儿子读10年级。孩子初中时,田女士通过做匈牙利研学项目的友人,在欧洲的旅行中临时安排了一次罗兰大学走访。“他和在学校遇到的中国学生讨论了很多话题,衣食住行,学习安排,还体验了食堂、图书馆和自动贩卖机。”

宣女士的儿子(左)在罗兰大学采访中国学生(右)。图源:受访者提供的视频截图

上了高中之后,田女士的儿子逐渐明晰了留学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