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资讯  健康

八零后夫妻独居深山五年,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银耳,有图为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八零后夫妻独居深山五年,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银耳,有图为证~

川陕交界的地方,是大巴山脉

山峦绵延不绝,故称千里巴山。

四川北部的通江县

就处于大巴山腹地

环境独特,常年多雾, 每当日落后

县境内九湾十八包的山水之间

云雾翻滚沉浮,一直要持续到次日清晨

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

在这云雾深处的山里

住着一对八零后年轻夫妻

这里离最近的村子,也要翻过一座山

在崎岖的山道上步行很久。

除了偶尔下山购买油米盐等生活用品外

他们几乎常年呆在山中

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

陪伴他们的,是一片莽莽群山

清风,山泉,鸟虫,以及几只狗

别误会,我写的不是隐士

这对夫妻住在深山

是为了培植一种原生的高品质银耳

男人叫陈飞,通江本地的小伙子。跟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前些年,他也曾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干过,也曾在贵州的矿山上工作。几年前,他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手艺,养银耳。

通江陈河乡九湾十八包,是银耳的发源地,银耳这种物种在这深山中被发现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可以想象,某次雨后,路过山林的风,带来了银耳的菌种,刚好附在破了皮的青冈树上,再经雨露滋养,一朵晶莹剔透的“雪白之花”绽放了。但因纯野生,极其稀少,银耳在古代是昂贵难得的珍稀补品。

人是智慧的,擅长向自然学习,1880年,当地的农民开始在青杠树上培植银耳。他们将青杠树锯成一米多长的木段,破皮钻孔,置入银耳菌丝,然后放在原生地的山林之间,在适宜银耳生长的环境中,自然生长。除了人工接种外,这种段木栽培方法,跟野生银耳并无多少区别。

时光推移,到了现代,银耳已经可以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一些麦皮、米糠、石膏等为辅助原料,进行室内瓶栽和袋栽。

袋栽银耳,平时我们买到的基本是这种

是的,这让木耳摆脱了山林,摆脱了云雾,摆脱了青杠树,只需要在木屑袋中加入肥料,滴一点营养液,短短十来天,银耳就能大批量生产出来。 于是银耳价格暴跌,市场上真假难辨,通江段木银耳的经济效益下滑。陈河乡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祖辈的耐心,纷纷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陈飞的父亲,是一位资深耳农,将段木银耳的技术都交给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却走向了山外,这难免让父亲叹息。陈飞感到了父亲的遗憾,也尝过了异乡的漂泊滋味,终于在几年前,下定决心,走进九湾十八包的山里,像祖辈们一样,用传统的方法,培植银耳。

去年夏天,正是银耳收获时,养生君与伙伴去寻访陈飞的耳堂(培育银耳的地方)。从陈河乡镇上驱车一路进山,趟过一条河后,水泥路断了,剩下一条的土路,底盘高的越野,才能勉强上山,缓慢爬行一个多小时,连土路也断了。站在路尽头,一览众山小,青山一重又一重,向天际延伸。

向半山腰放牛的一位大爷问路

他手指山上说,还远着呢

从山头步行到一个谷底,从谷底翻过另一座山,转过山坡,一道柴门之后,是三面环山的山谷,终于到了陈飞的耳堂,终于见到了山林间青杠树上,一朵朵洁白胜雪的银耳。

陈飞的耳堂,在九湾十八包的高山上

他与妻子住在这里培育银耳,几乎与世隔绝

(陈飞培育的银耳,晶莹剔透)

夏日高温,汗水湿透衣背,从额头和背心汩汩而下,不慎流进眼里,我一度睁不开眼。陈飞说自己每天都要去巡视银耳,整片山林走下来,得费不少时间。况且每天早上,傍晚,夜晚,他都要为银耳基地浇水,浇的是山谷里的泉水,以保持环境的潮湿度。

( 浇银耳的山泉水,清澈见底)

比起生理上的艰辛,住在山里,更难熬的是心理的孤独。让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长期隔绝外界,那种寂寞是巨大的。大巴山中的陈飞坦言:“开始上山时很不适应,太孤独了,老想出山去。但呆了一年后,慢慢也习惯了,山里环境很好,看着银耳慢慢生长,很有满足感。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呆了五年多。”

(陈飞在山里住的房子)

好在妻子在山里陪着他。我问陈飞的妻子,为什么愿意住在山里?她回答得很实在:我嫁给他了,他去哪里,我当然就跟他到哪里。

(陈飞在砍青冈树)

“我们这基地,就处在九湾十八包,最开始的银耳就是在这片区域内发现的。银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俗话说,‘七分阴,三分阳,花花太阳照耳堂’,因此我们耳堂选在这个背阳的山谷里。作为通江银耳宿主的青杠树,也讲究‘坐七砍八’,意思是生长期满七年的青杠树,到第八年砍下来,才适合种银耳。用这种传统的方法,青钢木前期发汗就需要两个多月,整个生长周期就要四五个月,一年只能种一季。”

(耳棒放在山林中,自然生长)

听了陈飞的介绍,我才知道平时买的银耳那么便宜,原来都不是原生的银耳,而是生长周期极短的袋栽银耳。现代科技有时候让人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速成银耳与速成鸡一样,外表看起来都一样,但所积累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银耳该有的粘稠,包括口感,都大大降低了。

(雨露滋养,大山杰作,山作银耳)

银耳成熟了,到了摘银耳的季节,几位前去帮忙的耳农,就在基地旁用树枝搭一个塑料棚睡觉。前几天,陈飞被蛇咬伤了,他用酒精简单做了处理,然后就与其它耳农们,一起摘银耳。

我们正好赶上了,当然要体验一把山里的生活。这是同伴在摘银耳。原生银耳没有袋栽银耳那么大,但纯自然,像山里长出的精灵。

我们准备在山里做一次银耳羹。这是同伴的姑娘,摘了陈飞种的南瓜做材料。

先将银耳撕碎。

空地上找柴生火,南瓜切丁,用山泉水煮熟。

加入银耳,小火慢炖。

慢慢等,一锅就地取材的南瓜银耳羹终于好啦。清香,粘稠,感觉不要太好~~

美美地尝一口,那感觉,好吃到飞起~

怎么样?是不是看得垂涎欲滴?你的厨房里也想有这样一罐原生银耳么?扫下面的二维码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